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业界召回事件频发 共用零部件难辞其咎

关键词 汽车 , 零部件|2014-05-13 10:15:19|来源 《中国汽车报》
摘要 继通用汽车由于点火开关故障全球召回之后,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宣布在全球召回640万辆汽车,涉及27款车型。丰田汽车发言人声称,召回车辆被发现在气囊线缆、座椅、转向柱等部分...
  继通用汽车由于点火开关故障全球召回之后,日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宣布在全球召回640万辆汽车,涉及27款车型。丰田汽车发言人声称,召回车辆被发现在气囊线缆、座椅、转向柱等部分零部件存在缺陷,不过目前并未收到伤亡事故报告。召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人禁不住发问,为什么现在召回越来越频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召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的确,相比过去而言,全球汽车制造商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召回故障汽车。据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截至4月中旬,今年各车企在美召回汽车总数已经达到1280万辆,超过去年召回车辆的一半。除了美国,其他市场,例如欧洲、日本和中国召回也越来越频繁。在中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自去年1月1日起实施后,汽车召回行动也越来越多。

  汽车召回案一再发生,一方面是因为各国监管机构对召回的立场更加强硬。2010年,丰田由于油门踏板故障在全球召回上千万辆汽车,并被罚款12亿美元,让公司陷入空前危机。这传达给众车企这样一种信息:车企需要尽快发现和解决问题。此次,通用召回再次印证了这个道理,该公司由于没有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政府部门而受到处罚。因此,现在车企一旦感觉到不对,大都采取“先召回、后问责”的态度。NHTSA表示,实际上召回的汽车只有大约70%需要修复。

  另一方面,召回事件频发也与汽车工艺越来越复杂有关。一方面,各国立法机构对汽车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比如新的安全要求或者燃效标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汽车新功能的追求似乎永无止境。日前,国际汽车分析师协会发布一份报告显示:召回数量见涨,越来越先进的汽车技术也要负部分责任。现在,很多汽车召回都与动力总成无关,电气功能类的召回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这说明车辆技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本质上来说,随着汽车越变越复杂,可能出错的地方就越多。

  零部件供应商引火上身

  自从NHTSA上世纪60年代实施召回以来,迄今为止,汽车召回大多涉及零部件,特别是车型之间共用的零部件。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汽车模块化和平台化的推广,越来越多车型都会共用某一部分零部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召回规模非常巨大。

  目前,通用召回案的调查仍在进行中,而为通用供应故障点火开关的德尔福也被卷入其中。

  4月15日,美国四名参议员向德尔福总裁罗德尼•奥尼尔发出质询,要求他对点火开关的细节问题做出回应。德尔福在通用召回事件的责任大小取决于,其在决定修改点火装置设计的问题上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另外,曾为召回车辆供应安全气囊的大陆集团也受到牵连。无独有偶,日本零部件制造商爱信精机也牵涉到丰田全球召回案中。据悉,丰田全球召回676万辆汽车,其中有232万辆是由于座椅导轨存在缺陷而被召回。在遭遇撞车时,这些车辆的座椅可能无法固定住而向前移动,增加事故风险。据消息人士透露,丰田旗下零部件子公司爱信精机正是这些车辆座椅导轨的供应商,丰田持有爱信精机约22%的股份。目前,丰田和爱信精机正在就召回成本和解决措施进行磋商。

  共用零部件成召回元凶

  设计以及测试汽车零部件是一个费时、费力、费钱的过程。为了实现规模效应,设计一个零部件之后,汽车制造商会尽量将它在旗下众多车型中应用,这比每次都要设计一款定制型号成本要小得多。不过,这也意味着如果一个零部件存在问题,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

  零部件供应链正成为汽车召回的主因,随着车企不断与供应商达成更多合作协议,他们希望能从供应商那里节省成本。不可否认,车企现在对第三方零部件制造商的依赖越来越大。尤其是像通用、丰田这样的跨国车企,他们的全球产业供应链体系非常成熟。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价格优势,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越来越规模化、统一化。

  召回当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能防范于未然,解决本来可能很严重的问题。J.D. Power最近发布一项研究表明,汽车的原始质量和长期可靠性从未达到像现在这么高的水平。汽车制造商正在造出更好的汽车,不过这些汽车拥有更多零部件,而且这些零部件产自同一个地方。因此,一旦发生问题,就会牵连甚广。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改变,因此汽车召回率将会继续攀升。这就要求除了整车企业之外,零部件召回的风险管理也亟待加强。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