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西鹏是泉州市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曾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曾获得200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用科技力量将石头变成金子的他,在泉州石材业和国内磨削加工业界“谁人不识君”。此君就是华侨大学副校长徐西鹏。
徐西鹏(中)和他带领的团队以丰硕的科研成果,服务泉州及至福建省的石材产业及金刚石工具产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992年,徐西鹏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选择到华侨大学任教,成为华大引进的第一位博士。
作为一名老师,徐西鹏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他对每个学生都尽力指导,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服务社会是大学的重要功能。教学之余,徐西鹏把眼光投向了当时方兴未艾的石材加工产业。石材产业是我市的特色产业之一。石材产品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等日常生活领域,但石材加工要做到省时、省事、省钱又环保是个大课题。徐西鹏清楚,研究石材加工的难度不亚于研究航空领域的难加工材料,“但只要这个行业存在,就需要有人去做(研究工作);选准了方向,就得专心去做”。徐西鹏说到做到,几乎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要么埋头实验室,要么给学生上课,要么处理行政事务或出差开会,他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基本没休过假。
经过20多年的刻苦钻研,徐西鹏和他的科研团队提出了基于能量耗散机理的花岗石高效锯切技术,使花岗石的锯切效率显著提高、金刚石失效率明显降低;研发了一系列金刚石磨粒工具制备新技术;成功开发一系列基于新型金刚石工具的石材加工新工艺与新技术。当中的“石材高效加工用金刚石磨粒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成果在国内外石材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石材的高效率、低成本、低岩屑排放和低能耗加工,推动了我国石材加工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认准了这份工作,就要更好地干下去。”在科研道路上,徐西鹏依然在不断摸索,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