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制造:失之制造 收之市场

关键词 中国制造 , 制造业|2012-09-29 09:23:55|来源 南方周末
摘要 曾经廉价而且仿佛“无限量供应”的中国工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贵而且越来越难找。图为浙江一家制鞋企业为了吸引工人,特意换了一批新机器,可依然遭遇工人荒。(CFP/...

  曾经廉价而且仿佛“无限量供应”的中国工人,正在变得越来越贵而且越来越难找。图为浙江一家制鞋企业为了吸引工人,特意换了一批新机器,可依然遭遇工人荒。 (CFP/图)

  因为成本上升,中国制造的吸引力正在下降。消费品制造业正在转向东南亚,而工业品制造业则回流美国。

  不过,失之制造,收之市场。生产基地变成明星市场的新故事,刚刚展开。

  一个徘徊了四年的传闻将在10月底变为现实:阿迪达斯将关闭在江苏苏州的唯一一家中国直属工厂。阿迪达斯还告知了其他10家代工厂,将陆续终止代工合同。

  阿迪达斯官方解释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但外界普遍解读为,跟它的老对手耐克一样,这家风向标式的“候鸟”公司为了追逐更低的成本而将制造基地转移出中国,而更多生产商将尾随其后。

  除了衣服、鞋子的生产商开始离开,在工业品制造领域,中国也正在失去吸引力,而美国成为这些投资新的目的地。

  通用电气在2011年年报中提出,要把家电生产线从中国和墨西哥撤回到美国;福特汽车将在美国投资160亿美元增加工厂和生产线;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和推土机生产商卡特彼勒2011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资1.2亿美元新建一个制造厂;谷歌新推出的播放器“Nexus Q”也在美国生产。

  “美国制造业的转移才刚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教授辛奇·利维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前不久,他花了两个月对108家总部在美国、拥有跨国营业机构的企业进行调查,其中14%明确计划将部分制造业务搬迁回美。

  制造业到美国去

  在此前二十年间,美国和其他西方资本流向中国,是一个普遍的趋势。这些资本汹涌而来,有力支撑着中国经济的本轮崛起。这股力量如此重要,甚至曾经被批评为“中国患上外资依赖症”。

  不过,美国国内对此的质疑一直不断,一些人认为中国人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称,“在2001年至2011年,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使美国失去的或者被取代的工作机会超过270万个,其中制造业超过210万个。”

  但变化正在出现。2012年6月,星巴克的陶瓷杯开始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利物浦生产。

  “作为星巴克‘为美国创造工作机会’倡议的一部分,我们确实从最近开始在美国生产部分马克杯。”星巴克官方回复南方周末记者称。

  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自由的可溶性产品生产设施也设在美国本土,这家位于佐治亚州奥古斯都的工厂将在2014年初完工。完工后,星巴克VIA免煮咖啡、星冰乐系列饮品咖啡部分的配料和一些星巴克即饮产品将在这里生产。此前,这些都是在美国境外生产的。

  “放在本土生产,美国的星巴克门店下单后,不用一周就能收到货,但如果放在中国,从下单到收货得花3个月时间。”星巴克公司一位人士称。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教授辛奇·利维的报告中提到,影响美国公司回迁产能的重要因素是供应链。

  这包括风险和成本两个方面:2011年泰国50年不遇的洪灾使得英特尔损失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而日本大地震也使得通用汽车损失惨重。至于成本,辛奇·利维认为供应链成本的25%在于运输环节,而油价从2009年到2011年涨了一倍。

  “2003年-2008年期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19%,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增幅为3%。”辛奇·利维教授说。中国过往的优势在这些新情况下正在变化,而美资企业有可能考虑,供给本土市场的产品就在本土生产。

  全球知名ATM机生产商NCR公司2009年在美国佐治亚州哥伦布市开设了一家新工厂,负责生产北美市场产品——之前,这其中的一部分由北京工厂生产。

  NCR公司大中华区公关部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称,这是其在全球实施的“区域生产模式”的一部分。所谓区域生产模式,是指在哪里卖就在哪里生产。不过,她说,“NCR并没有将生产由中国转移到美国,更没有减少工厂员工数量和在国内的投资。”

  同样这么做的还有美国日用消费品商宝洁、瑞典宜家家居。总部在德国的阿迪达斯,增加了在北美的制造业合作伙伴,比重从2009年的10%增至2011年的15%。

  而奥巴马的刺激政策,也成为美国吸引力上升的原因之一。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政策,比如削减公司税以及对研发的补贴和支持等,对企业回迁产能起到了鼓励作用。

  “美国企业回撤产能是由于受到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压力。”波士顿私人银行与信托公司副总裁马特·奥尔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他并不认为中国从此会失去制造中心的地位,“一段时间内,中国和美国作为两大制造中心的地位不会受到威胁”。

  加拿大皇家银行环球资产管理首席经济师埃里克·拉塞尔斯也持同样的判断。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想美国企业回撤制造业不是主流,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30年来制造业从美国向中国转移的时代已近尾声了。”

  商务部研究院外商投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则发出警告,“这是一个危险的苗头,值得重视。这凸现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体制困境,国家政策可挖掘的空间很大。”

  浙江温岭一家面馆的“奥特曼”正在削面,这种刀削面机器人近两万元一台,面馆老板说“能抵半个人手用”。/(CFP/图)

  “候鸟”飞向东南亚

  东南亚,是资本的另一个选择。

  收到阿迪达斯终止合同的一纸通知,孙英莉有些措手不及,双方约定的合同期原本要到2015年才结束。

  孙的公司自1996年开始为阿迪达斯代工,双方在2006年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那时恰逢阿迪达斯在中国生产的黄金时期。2007年,阿迪达斯集团下属鞋类产品有一半是在中国生产的。但随后,阿迪达斯开始实施增加供货商地区多样性的战略。2011年年报提及,一些拉美国家对中国出口的鞋类产品征收很高的进口税,这也是阿迪达斯将生产基地进一步分散化配置的原因。

  到2011年,阿迪达斯集团的鞋类产品来自中国的比重虽然仍是最大,但已降低到35%。而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增幅明显,后者的份额翻了一番。

  “关闭阿迪达斯苏州工厂是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这一策略将帮助阿迪达斯更好地发挥我们的规模效应并降低复杂性。”阿迪达斯提供给南方周末记者的官方回应滴水不漏,试图为关闭事件降温,“关闭工厂既与涨薪无关,也与我们的库存情况无关,目前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库存情况良好”。

  但事实上,工厂转移的秘密在于成本。2008年7月,阿迪达斯全球CEO赫伯特·海纳对德国媒体称,在中国,由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逐渐变得过高,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国,转移至劳动力更便宜的地区。恰是四年前海纳的此番表态,引发外界对阿迪达斯将转移生产线的猜测。

  与四年前相比,中国的人力成本上升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加上社会保险,我们这里工人的平均月薪超过3000元。这跟两年前相比翻了一番,但我们还发愁招不到工人,已招到的工人,跳槽率很高。”李新(化名)是福建一家阿迪达斯代工企业的中层,为了招工,四处找人帮忙。

  李新称,他所在企业的人力成本支出占营业额的比重,已从两年前的12%增加到30%左右。

  一面是中国不断看涨的劳动力成本,另一面则是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年劳动力每月约合一千多元人民币的薪水,李新所在的公司开始拓展海外分厂,三家工厂先后在越南、印尼落地。

  与阿迪达斯相比,老对手耐克转移生产基地的步伐迈得更大。从2005年开始,耐克逐年增加越南工厂在其制造业中的比重,到2009年,越南和中国的订单比重同为36%。连续两年反超之后,2011年,越南的比重升至39%,而中国降至33%。

  这并非耐克和阿迪达斯的第一次工厂迁徙。两家品牌发源于欧美的“候鸟型”企业对成本非常敏感。上世纪七十年代,其主要生产基地在日本,由于日元升值,日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它们将生产基地转移到韩国和台湾地区;1990年代,又因成本原因陆续把订单转移到中国大陆。而今,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则成为新的乐土。

  耐克和阿迪达斯的迁徙也带动了一些台资背景的代工厂转移。2012年年初,在香港上市的九兴控股公司关闭了一家在东莞的来料加工厂房,同时继续提升在印尼的生产能力。源自日本的休闲服装连锁品牌优衣库(UNIQLO)也把东南亚视为下一个迁徙地。

  1999年,优衣库在上海和深圳建立生产部门。到2007年前,90%的优衣库产品皆由中国制造。但2008年后,优衣库逐步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2011年中国的比重减少到80%。这一年的年报显示,公司计划积极拓展在亚洲其他国家的生产,以便降低成本,“目标是把三分之一的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

  除了服装销售商,食品企业对价格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北美一家知名食品企业近两年开始直接从海外进口产品,该企业一位员工称,“每一个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都要有至少一个或者几个后备国家。一旦中国失去竞争力,可以马上将订单转移。”

  不久前,中国欧盟商会面向在华欧盟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22%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正在考虑将投资转向中国以外的市场。当被问及动机时,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即是成本不断攀升。

  这份调研数据显示,消费品企业比工业品企业更倾向于撤离,这与前者对价格更为敏感有关。

  “与工业品企业相比,消费品企业的生产转移更快,”李新说,“5年时间基本可以完成”。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

  “十年前,我们有七成会员企业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三成企业面向中国市场,”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说,“但现在,这个比例恰好反过来了。”

  尽管中国作为制造基地的吸引力正在降低,但作为市场的吸引力却正在上升。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采访卡特彼勒、NCR、通用电气、福特、星巴克、阿迪达斯、耐克、宝洁等数家跨国公司,他们集体表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在将越来越多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之外的同时,耐克、阿迪达斯和优衣库将中国的定位从生产基地向核心市场转变。

  阿迪达斯宣布在天津新建一个北方物流中心,与苏州工业园内负责中国销售的物流中心遥相呼应。耐克的路子如出一辙。2009年耐克关闭其在中国唯一一家直营工厂太仓工厂后,耗巨资在太仓打造了一个全球第二大物流中心,交货时间因此缩短15%。它们还计划开设更多的门店,并把眼光瞄准中国二三线城市。

  这两家老对手,陆续将生产撤出中国,却比赛着把中国市场作为主要驱动力。暂时落后的阿迪达斯集团,其全球CEO赫伯特·海纳近年来不断增加到中国的次数,他把中国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明星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的调查数据也显示,74%的受访企业认为,中国在其全球总体战略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报告描述说:“以前,中国主要是世界工厂,而当今和未来,中国将成为我们产品的最终世界市场。”

  “十年前,我们有七成会员企业的产品以出口为主,三成企业面向中国市场。”20年前,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就来到中国。他的华南美国商会,代表了1800多家在华南投资的美国企业。他说,“但现在,这个比例恰好反过来了。”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