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太阳能行业的洗牌已经持续一年多了,展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EnergyConversionDevices、EvergreenSolar和Q-Cells因彻彻底底的财务失败而相继破产、倒闭,这里仅举几例。其实,行业整合扮演的角色非常小,但是随着困难企业寻找方式避免走向破产,其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就在上周,甚至有传言称,阿特斯阳光电力成了收购目标,尽管这一传言很快被否认。现在的趋势是,要不进行合理化,要不停止低成本市场的高成本供应。
上周,FirstSolar宣布将关闭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家工厂,并确定闲置马来西亚工厂的四条生产线。这些举措有望令每瓦成本从此前预计的0.74美元降至0.70-0.72美元。2013年预计每瓦成本将降至不可思议的0.60-0.64美元。
SunPower宣布,公司将关闭菲律宾的Fab1工厂。预计该举措将缩减产能125MW,导致5100万美元-6900万美元的开始,但有助降低每瓦成本以及资本支出。
目前,太阳能制造商在销售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很多产能被闲置,而现在正是淘汰那些低效产能工厂的时候了。也许说再见不容易,但却是明智之举。
降低供应链上成本
随着设备质量变得越来越好,效率越来越高,多晶硅市场也在经历同样的合理化整合。GTAdvancedTechnologies不断推出更好的设备,寄希望于以更低的成本制造出效率更多的原材料。
据GreentechMedia报道,目前维持运营的多晶硅制造商只有六至七家,赛维LDK和昱辉阳光就是其中的两家。但是,赛维LDK的财务状况好像一天不如一天。虽然旧有的供应链成本会更高,但就目前来看这是唯一的选择,有助于减少对这个已经供过于求市场的供应。
更加合理化
最近几个季度,随着价格下跌,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出现库存减记。预计这两个季度同样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FirstSolar与SunPower只是头羊罢了,像英利、尚德电力和天合光能等制造商都可能采取类似措施,降低成本,将部分未利用供应链进行合理化。
太阳能制造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随着市场需求开始平稳,光伏市场出现极度的供过于求。供应链肯定会将被缓慢的削减,光伏市场将逐渐过渡到一个更为可持续性的状态。像2011年一样,这个过程将会非常的痛苦;但是,那些最优秀的制造商终将会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