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8日,首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市举行,900多家国内外参展商汇聚一堂。博览会期间,牡丹江市组织15家企业参展,并响亮地打出了“世界硬质材料之都”的招牌,从而在博览会刮起了引人注目的“牡丹江旋风”。
早起步 特种材料产业基础雄厚
之所以打出“世界硬质材料之都”的招牌,源于牡丹江有“底气”。
牡丹江是中国磨料磨具行业最早发源地之一,目前,基地内共有80多家企业从事特种材料的开发和生产。目前在碳化硅和碳化硼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工业硅、金刚石薄膜等领域研究开发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牡丹江金刚钻碳化硼有限公司独立承担并完成了“核工业用碳化硼芯块”国家科技“863”计划,为中国核动力提供的特种核用碳化硼材料解决了国家重大项目的材料问题。目前,全市碳化硅、碳化硼等硬质材料产业产品品种由过去单一的碳化硼发展为碳化硅、碳化硼、工业硅、特种陶瓷材料及制成品等几十个品种,其中,碳化硼粉体材料占国际市场的40%、国内市场的80%;工业制成品80%出口,占国际市场的15%、国内市场的80%。牡丹江是国际绿碳化硅粉体材料的最大出口基地,年出口量2万多吨,占国际市场的60%。2010年全市特种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7.39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12.1%。
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势头迅猛,2002年,被国家火炬计划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基地,2010年初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也是我省目前仅有的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
造环境 搭建平台加快基地建设
为实现牡丹江特种材料产业实现质的飞跃,牡丹江市提出“一年建成效、三年大发展、六年建设成新型特种材料产业化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和保障手段。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依照“政府行为推动,企业行为实施”的模式,树立“经营大基地”的思想,组成牡丹江特种材料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特种材料行业协会,建立牡丹江特种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网站。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依托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成立特种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直接面向特种材料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公共研发平台,把平台建设成为辐射全国的行业技术服务机构。
拓展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政府加大对特种材料产业的直接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金,对特种材料产业科技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社会资本和外资加强对特种材料产业的投资。推动银企合作,争取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对企业的贷款规模。
建立完善的人才支撑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特种材料企业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研发基地,直接为企业提供孵化科技成果。加大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和联合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加强特种材料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批适用型的技工队伍。
开展科技招商引企。利用国家级牡丹江特种材料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等招牌和产品知名品牌,积极面向国际国内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特种材料项目。
明方向 五大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牡丹江市确立了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支撑和重点发展方向,在五大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在碳化硼、碳化硅粉体及其制品领域,确保牡丹江在碳化硼、碳化硅及其制品研究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硅基材料领域,积极组织吸收国际先进的旋转及自动加料的工业硅炉的技术研发,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发新的太阳能电池用硅材料的批量生产技术,掌握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规模生产技术。积极组织高纯硅及与之匹配的上下游相关产业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构建硅基新材料产业链。在硬质合金材料领域,重点发展采用电热法生产铝硅合金技术研究、开发硬质合金工具等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精、尖、特”等产品。在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积极组织以耐碱玄武岩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粉煤灰纤维特种纸开发及其应用研究,大力发展硅线石、玄武岩石材等新型非金属优质矿物材料及其制品。在新型化工材料领域,重点研究开发高品质研磨碳酸钙浆料,全钢子午线矿山轮胎胎冠配方开发、新型骨架材料在全钢丝子午轮胎中的应用,大力发展造纸工业配套用重钙、轻钙、瓜尔胶等产品,形成协调发展产业链。
牡丹江市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地总产出规模20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形成具有行业重点支撑作用的国际化创新中心,将基地建设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特种材料产业化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