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欧盟公布对华陶瓷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对中国90%以上的陶瓷出口企业课以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由于涉及企业众多,金额巨大,该案被称为欧盟"史上最大"的对华反倾销调查。在这份欧盟的官方通报上,笔者看到,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除了三家陶瓷获得个案处理外,合作的但是没有被抽中的企业税率为32.3%,其他陶瓷企业为全国普遍税率73%.业界用"九级地震"来形容这次反倾销调查对我国陶瓷业的影响,若陶企被征73%的关税,预计半年内出口到欧盟的瓷砖总量会锐减70%,直接受影响企业超过80%,其中15%的陶企将面临关闭。
欧盟相关文件显示,此次反倾销临时性关税执行半年,9月17日将最终决定是否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虽然名义上留给中国企业抗诉的时间还有半年,但实际上已是希望渺茫。据传,欧盟此次拟定的反倾销调查的"替代国"为美国,以美国的生产成本和中国比,最终裁决的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欧盟市场之门没有完全关闭,也只剩下条门缝。"因此,不少陶企都已对欧盟市场不抱有太大希望,而那些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陶瓷企业,也将面临着一次生死抉择。
事实上,不止是欧美,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到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从陶瓷、皮鞋到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国外反倾销大棒一次次向中国企业挥舞,这无疑让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布满了荆棘。而这,也加剧了早已内患重重的陶瓷行业的外忧。
没得商量的拉闸限电
从去年9月起,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大限日益逼近,"节能大考"即将交卷。为交出漂亮答卷,各地政府均不惜一切代价,亮出断腕之举,将节能直接演绎为"节电"名义下的"拉闸停电",一时间限电风波袭卷整个陶瓷行业,使刚刚从金融危机、楼市紧缩政策以及民工荒中稍微缓过劲来、正准备全力以赴冲刺眼下金九银十的陶企,再一次陷入困境。大部分企业都面临停三开四(即每星期限电3天),甚至是停四开三的局面。这对刚从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慢慢恢复的陶瓷企业以及为其服务的磨料磨具企业来说,无疑又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据悉,各地陶瓷产区的供电量均下降3-7成,如恩平地区按照实际使用负荷的75%供应电网电力进行生产;四会仅供给企业用电总量的25%;高要仅保留22.5%的供电量。不仅是佛山地区受限,江西、淄博等陶瓷产业基地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供电的严重不足,使大部分陶瓷生产线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企业叫苦连天。陶企老板怨声载道,心急如焚,纷纷上门向政府上访要电,但在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面前,政府的态度异常坚决。据说佛山三水某大型陶瓷企业老板,为保障生产用电,在政府办公楼里亲自坐阵,结果工厂还是被拉了闸,可见政府"节能"的决心之大。以前限电,还有个超额"警告"的缓冲期,这次一旦超额,无需通告,即时动真格——限电已进入了"零容忍"状态。
尽管十一五已成过往,但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政策并没有丝毫放松,在陶瓷行业的朋友告诉笔者:由于陶瓷设备的特点,如果两台以上球磨机同时启动,瞬时电流会很大,等启动后,又回落到正常值。可是电力部门不理你的解释,总之一超负荷,即时全厂拉闸,令人欲哭无泪。
复杂的2011年陶瓷市场
"1到10月份日用陶瓷全国规模以上日用陶瓷企业产量203.98亿件,同比增长35.91%,建筑陶瓷墙地砖产量是64.10亿平方米,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为14008.0万件,较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日用陶瓷1到10月份(包括艺术瓷等出口)同比增长30.50%,出口额为2368亿美元,建筑陶瓷同比增长21.38%,出口额为35.2亿美元,同比增长34.39%,尽管卫生陶瓷出口已连续多年下降,但在2010年却出现了反转,全年表现平稳。我国陶瓷进口并不多,主要进口高档产品,日用陶瓷进口0.09万吨,同比增长58.6%,进口额累计1.59亿元,墙地砖进口量31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66%。"2010年12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在2010年中国陶瓷行业经济形势报告中给出的数据表明去年陶瓷行业成绩十分乐观。
然而2011年,面对新的冲击和更加严峻的压力:国家节能减排宏观调控,"民工荒"进一步恶化,新国八的出台,欧盟对华反倾销案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整个陶瓷行业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如果说2008年是陶瓷行业最为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陶瓷行业最复杂的一年。
对于高关税下国内陶企的走向,不少陶企表示:欧盟对中国陶企的反倾销调查会造成许多外贸型企业在国外市场上受阻,势必会转而加大开拓国内市场的力度,未来国内市场的竞争可能更加激烈。加上对房地产调控,国内建筑瓷砖行业的日子将会很难过。根据陶瓷行业内的权威数据,今年建筑瓷砖至少过剩20亿平方米。
被"反倾销"、拉闸限电、人工成本压力……意味着陶瓷行业长期低成本竞争扩展的策略难以为继,如果以此为倒逼机制,加快发展低碳及高附加值产品,及早实现整个产业的有效转型,而且对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也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长远来看,对中国陶瓷业并非坏事,但关键是怎样迈过这个坎儿。这也是与陶瓷行业颇为相似的磨料磨具行业企业应思考的问题。
磨料磨具在陶瓷行业运用前景不乐观
同样头戴"两高一资"的帽子,同样以低成本为主要优势,同样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同样面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环保政策等重重压力……磨料磨具行业与陶瓷行业之间有太多的相似,因此,磨料磨具企业也能从陶瓷行业行情中窥探到自身的一二。而且作为磨料磨具下游市场--陶瓷行业面临的困境,直接影响以此为市场的磨企们。
陶瓷磨具磨料行业在经历陶瓷反倾销之后,已经有部分陶瓷厂倒闭,外销市场也会大面积萎缩。当然还有一部分会转战国内市场,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竞争也更为激烈和残酷。届时还会有一批缺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被市场所淘汰,而服务于陶瓷行业的磨料磨具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了解,磨料磨具用量约占整个陶瓷成品成本的5%-10%(低附加值的陶瓷产品所占比率会增加,反之则减少),像专业从事滚刀、修边轮、正切刀、金属磨块以及碳化硅普通磨块等产品的磨企,都将受到影响。目前佛山不少只针对陶瓷行业生产金刚石制品的企业已感受了市场的寒意,有的企业表示因为陶瓷行业不少企业倒闭,直接导致自己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幅度缩水。
当然,尽管陶瓷市场行情并不乐观明朗,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这些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种种危机,中国陶瓷磨料磨具行业升级和转型势在必行。首先,磨料磨具用途及涉及领域广泛,产品可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和积累,掌握产品开发的主动权,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技术研发能力及品牌意识。其次,行业内、企业之间需要多进行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建立有效的行业标准以及监督机构,让行业有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以后变幻莫测的市场需求和环境。
展望未来,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的飞速发展是必然的,而工业要发展,必定少不了被称为"工业牙齿"的磨料磨具行业,虽然通往美好的道路和过程都很曲折,但是路就在我们脚下。怎么走,能走多远全在于我们自己,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那些善于发掘和抓住机遇的人,才能让企业在行业里一直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