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想尽办法应对,笔者注意到,内迁、转型升级和转内销是珠三角五金行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应对办法,但结合现实来看,内迁并非长远之计,转型升级或为出路,而转内销对于五金行业不同企业来说滋味各不相同。
内迁只是残喘
“富士康”内迁,让更多的五金企业再次将目光转移到人力、土地都有优势的内陆地区。五金当属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起步在欧洲,当成本支持不了的时候转移到了韩国、日本、中国沿海地区。
专家分析,随着成本上升,企业支持不了的时候,接下来就会继续向孟加拉、越南、中国内陆地区迁移,但转移后企业可发展的周期似乎越来越短,企业必须要未雨绸缪,寻找其他出路。
受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的影响,些许五金企业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虽然那边的工资便宜很多,但是劳动效率相当低,并且基础建设很不好,原材料也不配套,考虑到这些因素,单纯的人力资源便宜优势会被弱化。”某五金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该负责人还对笔者抱怨,在孟加拉现有的配套资源和物流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与向外迁移相比,更多企业选择了内迁。
有的五金企业也已经开始了内迁的试点。考虑到原材料所占成本的比重更大,他们选择了更靠近原料地的地方。“我们这一行,在广东面临的问题是,可能要离开这边到偏远一些地方去,不然就很难竞争。”有企业介绍说。但内地配套设施不完善,也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润丰金属塑胶有限公司经理叶振波对笔者说,“像我们这种完全出口的企业,内迁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如果迁到中、西部去,运输、采购、配套等都跟不上,一旦来了比较急的单,就会完成不了。”
而促使企业内迁的重要因素——便宜的劳动力也将在短短几年后可能不复存在。“现在薪酬上涨已经成了一个全国范围地趋势。”叶振波说,“我们行业的人都说,你要不迁出去,马上就死;要是迁出去,就晚点死,早晚都是死的。”先锋高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董事工场长李少锡说,“一些企业内迁后又迁回来,因为物流成本太高,零部件供应也跟不上,而且过了两年内陆地区的工资也涨了。”“广东东莞等沿海地区在走20年前香港的路,而内地现在走东莞的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周期也会缩短。”林小宁说,“我们在内陆的一些投资,能支持5年就不错了。”
企业积极转型升级
在内迁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许多五金企业选择了加大研发投入,进行转型升级。
润丰金属塑胶有限公司以前主要生产家居用的CD架、不锈钢垃圾桶等传统的家用产品。在生存压力下,该公司已经开始着手研发新产品。据叶振波介绍,上半年公司新开发了15种左右的产品,对研发投入比较大,未来还将继续研究开发新产品。
先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则已经品尝到了转型升级的成果。据李少锡介绍,公司以前主要生产传统DVD和光驱,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大幅减少,但从2009年年底起,开始抓紧时机转向生产高清蓝光DVD,至今订单量已经全面回暖。“由于高清蓝光DVD刚刚兴起,市场空间还比较大,公司在这方面订单比较多,目前订单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30%以上。且高清蓝光DVD单价高,因此产值也翻了一番。”李少锡说。
转内销企业态度不一
出口转内销曾一度被认为是外向型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办法,但在过了一年多之后,企业对这一选择的认知出现了分化。
有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从2008年底,该公司的产品就开始有部分转内销,现在也会慢慢地把一些精力放到国内市场,“中国的市场是很惊人的。”叶振波也表示,该公司正在有计划地开发国内市场。但有的五金企业并不认为出口转内销是一条出路。在国内,五金企业虽然都处于粗放型的生产阶段,但是品牌很多,如果让30%的五金出口企业由出口转内销,则会出现严重的商品泛滥。现在企业一窝蜂地做品牌、转内销,把这个当作“内销运动”来做,这样的结果是很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