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的负债已成为五大发电企业难以摆脱的困局,如何破解至今尚无答案
2011年,新一轮煤电“顶牛”继续上演。五大电力集团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高额的负债成为最让各企业负责人头疼的议题。
1月21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下称“大唐集团”)2011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上,大唐集团的负责人明确表示要继续将“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做为2011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大唐集团只是五大电力集团的缩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五大发电集团的负债率较2009年相比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依然还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唐集团的负债率接近90%。”一位五大发电集团内部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
长期以来,五大发电集团不断攀升的负债率一直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之后,五大发电集团的负债率一举突破80%以上。国资委曾就此对五大电力集团提出警告,同时将负债率的问题纳入了2010年度业绩考核指标。
警告并未起到实质作用。电监会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截至2010年9月底,五大发电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都高于80%,各公司“财务费用负担重,财务风险比较大”。其中除了中电投负债率略降0.2%外,其它四大电企负债率均持续增长。
不如意的融资
“这几年为了降低负债率,我们几乎把所有挖潜的办法都用了。”五大电力集团的一位中层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电力巨头看来,上市融资是降低负债率的“救命稻草”。
2009年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下称“国电集团”)下属的国电龙源集团于H股上市,成为央企首个境外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国电龙源募集资金171.36亿港元,一举将国电集团2009年资产负债率降低3%左右。
一扇简单快捷的负债率达标之门似乎就在眼前。
2010年12月,大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唐新能源”)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但挂牌首日即跌穿发行价。公告显示,大唐新能源此次公开发售共获资金47亿港元,仅为预期目标的一半。
分析人士指出,大唐集团对此次上市抱有很高的期望,在基石投资者方面也下足了工夫,所选择的7家基石投资者均实力雄厚。但市场对大唐新能源并不买账,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投资者对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并不看好。
面对大唐新能源的前车之鉴,本来预期同期上市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下称“华能集团”)全资子公司华能新能源选择了推迟上市计划。
“上市融资我们确实有考虑到降低负债率的因素,但是看到市场对于大唐新能源的反应并不乐观,我们还是选择避开这一时期。毕竟我们得到的审批在半年内都是有效的。”一位华能集团的内部人士表示。
至此,五大发电集团已有三家将旗下新能源资产分拆上市。但是,面对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融资结果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上市融资,确实可以在短期之内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仅仅只能在一段时期之内有效。如果五大发电集团根本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一段时间之后,负债率还是会反弹。”一位电力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无解之局
“五大发电集团的高负债率很大程度上是受下面的火电厂拖累所致,像大唐集团下属的火电厂有的负责率甚至达到了100%到120%,完全靠集团公司给钱过日子。”电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电监会调研的部分电厂中,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90%,部分电厂已经超出了100%。
电监会的内部材料显示,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137.45%。电厂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只能向银行贷款或向集团公司借款,持续举债经营,财务费用大幅上升,也增加了发电成本。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每千瓦时上网电量应承担的财务费用就达到了3.56分。
面对“市场煤”和“计划电”的两面夹击,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机组只能是越发电越赔钱。但是作为发电企业,由于其承担着巨大社会责任,即使再赔也必须承受。
“我记得在2008年的有段时间,煤炭价格一月一涨,买煤的钱占到我们生产成本的6成以上。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拼了命地自身挖潜。”一位中电投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可以说企业自身的潜力已经挖尽了,但依然跟不上煤炭的脚步。”
“煤电顶牛”导致电企越发电越亏损,这将发电集团渐渐逼入了跑马圈煤的扩张进程。
“优质的煤炭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所以在对煤源的控制上,五大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为了更多的煤源,一些开采难度大的煤矿也被收入囊中,这对于‘半路出家’的发电企业来说很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于此同时,五大发电集团不光注重在上游的控制,还将扩张的步伐踏入了下游产业。以便通过增加盈利点来弥补在火电上亏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大唐集团的煤化工产业。
资料显示,近两年来,大唐集团在煤化工产业方面累计投资约千亿元。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唐集团目前接近90%的负债率。
“虽然五大集团的扩张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在投资上显得过于盲目。这种盲目的投资使得本来就居高不下的负债率雪上加霜。”一位接近五大集团的人士透露,“拿煤化工来说,本身就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是煤炭资源的消耗大户,这等于是在无形中抬高了煤炭价格。”
不仅如此,五大发电集团为了业内地位的争夺,相互之间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盲目的竞争留给五大集团的则是更加满目疮痍的资产负债表。
“五大发电集团负债率居高不下,根本的问题在于‘煤电顶牛’,但是造成这种情况加剧的原因则在于各个集团公司在扩张中对于资本的透支。”一位电力行业的专家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评估”负债率
2008年,对五大发电集团来说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五大发电集团的负债率步入“80后”阶段。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电力是公用事业,在金融机构中信用较高,因此电力投资的资本金一般要求在20%左右。简单来说,发电集团的负债率保持在80%以下,其经营的风险会相关较低。超过这个数字,就会极大地加剧经营风险的提升。而一旦发电集团的负债率接近90%,公司的经营就已步入极度危险的境地。
“高负债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高负债率的情况下企业没有相应的高成长来支撑。”一位电力行业的专家表示,在对待负债率的问题上,不应简单的判别多高的负债率就是合理的,更应该结合五大发电集团的市场成长性来看。
而如今,五大发电集团之所以深陷高负债率的泥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其市场的成长性不能够完全消化集团的高负债率。
“这并不是说市场成长性高就可以毫不顾忌负债率的问题。如果五大发电集团继续让负债率这么走下去,即使是垄断了整个市场,其企业的经营也是岌岌可危的”上述专家强调。
同地方发电企业相比,五大发电集团无论是规模还是财力,都远为领先。地方发电企业虽然也承受着“煤电顶牛”之苦,但是地方政府通过低电价吸引到投资后,会用其他形式来给这些地方发电企业“输血”。所以地方发电企业反而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在“煤电顶牛”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由国家注资是一种最为有效、直接的降低负债率的方式。据一位中电投的内部人士透露,2010年国资委有关部门就研究过相关事宜,据说在今年会有个结论。
“虽然由国家注资的效果最明显,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因为造成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用注资这种方式只能是掩盖了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一位五大集团的内部人士表示。
2011年,新一轮煤电“顶牛”继续上演。五大电力集团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高额的负债成为最让各企业负责人头疼的议题。 2011年,新一轮煤电“顶牛”继续上演。五大电力集团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高额的负债成为最让各企业负责人头疼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