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货币政策的三个看点

关键词 货币政策 , 货币|2010-02-02 00:00:00|来源 上海证券报
摘要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一是货币政策基调将依然宽松;二是多重政策目标将使货币政策面临严峻考验;三是通胀压力将迫使货币政策转向。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将...

  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一是货币政策基调将依然宽松;二是多重政策目标将使货币政策面临严峻考验;三是通胀压力将迫使货币政策转向。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一样,货币政策将在踩油门与踩刹车之间左右为难。
  2009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中国经济出现V型复苏的巨大动力,主要来自于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27.7%,超出年初预定指标1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32.4%,增速比2008年加快23.3个百分点,是15年来最高水平。如此强力的货币投放,支撑了经济增长显著超过“保八”目标。
  那么,2010年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在笔者看来,有三大看点值得关注。
  一是货币政策基调依然宽松。从现在开始,如果经济刺激力度不减,那么今年一二季度就会看到经济过热的苗头。如果等到经济过热发生以后再猛踩刹车,下半年经济减速的幅度将超过当前预期,中国经济将又一次V型探底。
  其实,宽松货币政策的第一个副作用早就显现了出来,那就是资产泡沫。不过,宏观调控部门应对资产泡沫的策略,不是少服“部分宽松货币政策”的这剂猛药,而是再开其他药方或吃更多的药。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上,去年年末开始启动包括提高抵押贷款的首付比例、严控第二套放贷、清理开发商囤积的土地等抑制泡沫的相关措施。
  在短期内,上述措施可以起到抑制泡沫的作用,但如果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不变,泡沫最终还是会被吹大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京沪商品房交易价格分别同比上涨了64%和55%。
  预计2010年的货币政策还是足够宽松的。因为,去年商业银行发放了10.52万亿元本外币贷款,同比多发放5.54万亿元,导致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过度充裕。据此估计,其中有2万亿元左右没有及时、合理地使用。如果今年商业银行的人民币贷款新增7.5万亿元,表面上看似乎同比只增长了18.75%,但实际上却增长了25%。
  二是货币政策将面临严峻考验。从目前看,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正在回到1995年以前。正如近期央行所言,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多目标的,目前实际采用的“四大目标综合平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做法是合适的;货币政策工具多多益善,有些工具即使现在不用,也应该保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但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多目标之间必然会出现不相容的情况。1995年以前,追求多目标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导致货币政策的“顾此失彼”。当时的央行(银监会尚未从央行分离)几乎未完成过使命,也饱受批评与指责。现在,即便是有一只满满的工具箱,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也将面临严峻考验。
  央行在2010年将面临双重考验。首先,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下滑(失业增长)之间,央行面临考验(菲利普斯曲线)。其次,在人民币升值与独立的货币政策之间,央行也还没有做出选择(“不可能的三合一”)。
  三是通胀将迫使货币政策转向。如果宽松货币政策不因资产价格泡沫而改变,那么就只会因通货膨胀而改变了。从2009年底的数字来看,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同比下降了0.7%,但环比上涨的速度已不容小觑。CPI在去年11月份才由负转正,当月同比仅增长0.6%,该指数在12月份已同比上升1.9%。由此,显示了真实的通胀正在靠近,而不仅仅是预期。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维持社会和谐和稳定为首要目标,这一点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改变。在2009年,危害稳定的因素仅有低增长导致的高失业。因此,虽然深受危机打击,但经济决策则相对简单:只要踩油门就可以了,不必顾及踩刹车。进入2010年之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的同时,通货膨胀又日益临近,导致宏观经济决策在踩油门与踩刹车之间左右为难。
  通胀比失业更加有害于稳定。失业只会导致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恶化,而且这个不和谐因素还可以通过送温暖等多种行动和政策暂时缓解。但是,通胀却可能导致全民不满,而且,即使是暂时的补偿,政府也力所不及。因此,通胀破坏和谐的能力远非失业可比。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胀的反应一定比对失业更加灵敏。所以,当通胀真正来临的时候,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过渡到“防通胀”的速度可能比当前的预期要快。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