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石头,到水头”是全国乃至全球石材同仁的一起心声。
怪了——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不产石头,却把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办得红红火火,不管是产量、质量、品种、销售总量在同行业中排行老大。国家有关部门命名水头中国“中国石材城”;不怪——“水头人”总比别人看得准、看得远、看得深。从运作“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开始,南安市委书记陈庆宗与水头镇党委领导谋划,把市场发展定位在高层次、专业化、国际化上。
启动市场、政府该“大为特为”
中国石材城坐落于水头镇,是全国小城镇示范镇,地处闽南金三角腹部,海、陆、空交通特别便捷。由于特殊的地理,多年前就有石材买卖。但是,由于市场显得散、乱、杂,经营效益不佳,还污染了环境。此时,政府没有一味强调“堵”,而是拿出800亩土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标准建立、高起点动作,为了做出示范还先期建立100亩。启动市场之初,水头镇政府占40%股份,法制观念出精兵强将推动市场发育、形成、发展。1999年,首届南安(全国)建材经贸洽谈会举办,政府出面力邀各界要人和世界有影响的巨商与会,并发表演讲,对市场怎样形成、市场走势如何、国际石材需求等,进行全方位展望子成龙。此时,市场控股的镇政府,不以本地人为亲、外地人为疏,而是以实力为衡量杠杆、以发展前景为标准来提供商铺。
市场形成,政府“大为”变“小为”
多年的努力,水头的闽南建材第一市场成为中国唯一的“石材城”。现在,市场占地800亩,有10万平方米建筑,由“中国石材城”、“闽南石材荒料市场”、“闽南陶瓷水暖装饰城”组成。其中“中国石材城”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各种规格店铺1000间,出租率达100%。其中,国内石材品种600 余种,进口石材品种100余种,花岗岩、大理石、大规格板、条形板、异形板、薄型板、超薄型复合板、石雕、各式工艺品及机械设备、刀具磨料等一应俱全。
水头区域石材产业的迅速崛起和集散功能的高速扩张,除了占有全国石材市场的最大份额外,正日益受到境外和国际上建材业界的关注。作为闽南乃至全国石材行业最大的平台,该市场独享的区位优势和社会环境,正促使市场向国际性、外贸型转轨。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仅闽南建材第一市场就接待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南非、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同业参访团体60余个,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中国石材城更为两岸石业合作发展,共铸大业的桥头堡。
政府推动市场形成后,其作用由当初启动市场的“大为”开始变成“小为”或“不为”,让市场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操作。政府原有的40%股份渐渐退到20%。今年举办的“第五届南安(全国)建材经贸洽谈会暨第二届中国水头国际石材博览会”较前几届至少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其一,活动的专业化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强化突出了石材这一主题;其二,整个贸洽会动作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招展、宣传、筹备等工作由过去的行政行为转变市场行为;其三,整个贸洽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此次贸洽会来自国外的参展摊位占摊位的15%,省外的占50%以上;其四,邀请的客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起步之初邀请的朋友以政要为主,如今转为石材巨人、行业公会为主。此次贸洽会,台湾石材同业公会、香港云石商会、日本石材工业新闻社、韩国石材工业新闻社都将到会。
根在水头、道路越走越宽广
水头的石材业,促进了水头经济的大发展。2001年,水头的工商税收超过1亿元。其中,石材业占全镇的经济总量40%以上。怎样进一步发展石材业,镇党委书记苏煌辉曾有一番见解,他说,造就世界建材“航母”是中国石材城的奋斗方向。以前的销售办法是,发展哪里有项目,哪里有工程,哪里建了一幢楼,我们的推销队伍就赶到哪里。这样的做法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是小打小闹。现在的水头,已让全国乃到全球石材同仁知道:要石头,到水头。
有人说,水头的石材“两头在外”。这一点确实不错,有人担心 ,为了降低成本,有些企业对外扩张,甚至有些厂已办到全国各地,有的企业甚至谋划到海外办厂。如何这样发展,水头的“中国石材城”的优势是否会弱化?苏煌辉认为,企业对外扩张,表面看水头受影响了,其实不然,他们的根在水头,大本营在水头。他们把中国乃至全球的信息源源不断送回水头,不断促进水头的石材产业升级和扩大生产、销售规模。
加入WTO了,不能再用狭隘的观念看发展,要立足全国、立足全球促发展。因此,第五届贸洽商会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缔结全国骨干建材市场友好联盟,介绍友好联盟发起单位及联盟章程,通过并签署“水头联合宣言”。目的是造就中国乃至世界石材“航空母舰”,使水头“中国石材城”尽快成为世界石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