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领域,已呈现“听风就是雨”的紧张气氛。北京时间9月6日,在2010年中国进口论坛上,五矿集团副总裁冯贵权透露,目前三大矿商希望与中国签订月度铁矿石定价协议。
当地时间9月7日,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开始升高,9月8日升幅达1.95%,报2975点,为连续上涨。较之2008年时动辄达到10000的疯狂局面,这似乎算不了什么,但联合金属网铁矿石分析师杜薇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铁矿石进口需求增强,提振大型海岬型船运需,BDI指数走势因此强劲。
而在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港——日照港,这种变化已经体现出来。从事铁矿石进口的贸易商蒋明9月9日告诉本报记者,从8月29日以来,铁矿石现货价格已经在上涨,涨幅突破了5%。这是他这种中型规模贸易商的心理警戒线。
现货搅局
对于上涨原因,杜薇认为,首先是仍在博弈中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超大型、超长时间商业谈判中,供需双方谈判目的是谁拥有绝对话语权。之前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单方面提出的季度定价机制,被包括印度铁矿石现货、库存等在内的各方市场力量化解了。接下来是季度定价、月度定价,还是转以现货为主,从目前的涨跌行情来看,实在很难判断。
蒋明告诉本报记者,今年6月份以来,因为季度定价开始成为可能,铁矿石现货贸易的规模开始变大,其所在公司的客户范围也从山东、河北两省,扩展到山西、东北等地。他并预计,“这样下去,铁矿石定价机制更加向现货价靠拢发展,价格波动将大大加剧。”
他解释,“现在看来,铁矿石现货价格可能很快会出现低于指数价格的现象,贸易商投入市场的资金需要大幅提高,这不但会挤垮一些贸易商,还会让更多大贸易商加入现货市场投机,价格波动肯定会更明显。”
需求不稳
在刚刚换帅的中钢协,一位部门负责人9月8日告诉本报记者,他们已经注意到,2009年下半年以来,铁矿石贸易市场变化剧烈,其中特别引起他们关注的是国际金融资本的介入,现在则可能又加入了不少刚刚兴起的人民币基金。“大家都知道,大量买矿石然后囤上一段时间,就能赚钱。”
他介绍说,从中国钢铁企业这个需求方来看,当然希望能够坚持长协机制,“年度定价最好,季度定价也是考虑范围”,因为“物流和运输成本目前没有降低空间。”
但是,国内钢铁企业的需求,并不是铁板一块。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原定的节能减排目标仍未实现,相关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钢铁企业首当其冲。表现在铁矿石环节上,“因为行业受压,原料成本首先要压制,铁矿石需求立时减弱了,巴西淡水河谷和力拓近日都下调了铁矿石四季度价格的预期,幅度都超过了10%。”前述中钢协部门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对此,杜薇认为,铁矿石价格如此敏感的涨跌,已经令钢铁生产商开始无所适从,“不知什么时候吃进,什么时候释放库存。”价格变化在需求方一端的变化显然要强过供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