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年初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在公众号解读Tenoris的美国市场报告,因为国际上针对该机构“数据和倾向性”的争议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不过,正如去年所述,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Tenoris的数据依旧是有参考价值的——尤其对于长期跟踪美国零售市场的研究者而言。
在最近一期(今天刚刚发布的)关于4月份美国零售市场的报告中,Tenoris向我们呈现了两张有趣的图。
图2: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的裸石销售额对比
很有趣的是,从销量的角度看,在经历了2023年初和年末两次“交汇”之后,培育钻石目前的市场占比达到了56.8%。与此同时,从销售额的角度看,培育钻石的占比非常缓慢地波动至25.1%。
还有第三张图作为补充(如下),即镶嵌了两类钻石的订婚钻戒(成品)销量对比。
这里需要理解两点:
1)订婚钻戒是天然钻石行业最看重的板块,毕竟长期以来,“钻石=爱情”是全世界的“金科玉律”。2)从图表来看,培育钻石订婚戒指的占比正在逐步和天然钻石戒指看齐,目前的市场占比为45%,还差5个百分点。
这体现了一个我们在去年的交流会上曾经讲过的趋势,即“降价增量,是培育钻石的发展趋势”。
这个趋势和培育钻石作为工业产品的独特属性息息相关,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否定这一点。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降价”和“增量”并存的现象呢?
其实国际上绝大多数的分析机构和分析师都是很担心“降价”问题的。他们极为关注“降价”这个负面因素,是因为:
1)批发端降价会让零售商不敢囤货,这对于供应链来说比较尴尬。2)批发降价引发零售降价,尽管零售商都在维护终端价格,但这种趋势依旧可能导致下游消费市场变得畏首畏尾。3)很多贸易商(包括那些分析师)都是从天然钻石行业转过来的(或者同时经营/研究的),所以习惯于天然钻石巨头们维护价值/价格的举动。4)其他与利益相关的原因,这里就不方便说了。
据我们的观察,只有很少的人会公开表示“降价是一种回归理性的市场发展轨迹”,更多的人表达的是担忧,甚至是愤恨——因为没赚到钱。
相比“降价”这种负面现象,“增量”就是一种正面趋势。分析机构也会在报告中提起这一点,只不过要么轻描淡写几句话,要么就是转了一道弯重新回到降价的问题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除了上述几个原因之外,或许分析师们(以及分析机构们)都明白:
“增量”是一种很可怕的趋势,因为培育钻石“增”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群体的“量”。
这种增量的结果,就是未来的主力消费群体(比如Z世代)对“钻石”的理解,会与他们的上一代(以及上几代)人群有极大的差异。
加上最近西方针对俄罗斯钻石的制裁行为、戴比尔斯面临被母公司卖掉的微妙局面等等,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年轻一代会怎样看待“钻石”呢?
年轻人当然会珍视价值、珍视大自然、珍视情感,但钻石在今天(以及过去几十年里)所代表的那些个“属性”,未来还能继续存在吗?
很难说。
培育钻石的发展趋势,至少在短期之内还是会遵循“降价”和“增量”这两个规律进行的。
至于价格降到什么程度能平缓(这里主要说的是零售端)、市场销量的占比达到多大是个瓶颈,这里面既有培育钻石业内人士的作用,也得看天然钻石行业的影响力会怎样发展。
但归根到底,还是由觉醒的一代人自己,来决定这个行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