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大动脉”、昌吉-古泉±1100千伏等大型特高压直流工程……这些项目背后离不开宝钢股份强大的高品质取向硅钢供应能力。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第四智慧工厂,智能化的作业环境和先进的制造技术,反映出宝钢股份在硅钢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探路者”,硅钢被国外厂商“卡脖子”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智能化生产
走进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第四智慧工厂可以看到,一排排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作业。“这里主要生产极薄规格顶级取向硅钢,目前已实现多种高等级取向硅钢的全球首发。”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硅钢被誉为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等特点。硅钢一般分为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其中,取向硅钢主要应用于变压器领域。2019年7月,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第四智慧工厂建成投运。公司率先建设应用硅钢智慧决策系统,成功上线了31项智慧制造项目。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宝钢股份硅钢事业部技术总监、首席研究员李国保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上世纪九十年代,宝钢股份投身于尖端低温HIB技术研发,如今难题逐步被攻克。
“当时,我们去国外考察,技术设备人家连看都不让看。”李国保说。从1997年到2008年,宝钢股份成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取向硅钢第一卷合格产品在2008年成功下线,标志着宝钢股份实现了高等级取向硅钢制造技术从无到有的跨越。“2022年,宝钢股份取向硅钢产销量均突破100万吨,预计2024年取向硅钢产能将达到116万吨,后续将超过150万吨,可有力支撑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
打开新天地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亦为钢铁行业打开了新天地。
李国保表示,大约十五年前,宝钢股份就开始研发探索钢铁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硅钢产品性能要求与一般电机不同,除了要求损耗低、磁感高,还要求有较好的机械强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摆在眼前的是一个物理学上的矛盾。”李国保表示,在常规生产条件下,一般硅钢产品机械强度高,磁性就会相对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工作,并设立了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对此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最终成功突破了这一技术难题。”
今年3月,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正式建成投产。作为全球第一个完全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等级无取向硅钢专业产线,该项目每年将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50万吨顶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宝钢股份表示,项目成功投产,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工业蓬勃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宝钢股份无取向硅钢产品结构优化项目投产后,产能爬坡迅速,顶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大幅提升,预计于2023年10月实现全线‘四达’目标,即达产、达标、达能、达效。”李国保表示。
做硅钢技术“探路者”
宝钢股份表示,硅钢产品目前服务全球400多家企业,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技术方面,宝钢股份取向硅钢获授权发明专利83项(国际专利4项)、实用新型127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并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同时,《高性能取向硅钢研发制造与应用》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
如今,宝钢股份已成为硅钢领域的“探路者”。“不管是取向硅钢还是无取向硅钢,损耗更低、发热更少,这是硅钢技术开发永恒的目标。”李国保表示。
面对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李国保称,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正向着高磁感、低铁损、高强度方向发展,未来会进一步提升比功率。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在高频工作环境下,新能源车驱动电机对无取向硅钢提出了更高要求,降低铁损是无取向硅钢发展重点,生产工艺存在较高壁垒。预计2022年至2025年高牌号无取向硅钢需求量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2.5%。其中,新能源车领域复合增速约为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