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砂厂里的“洋人们”
文/祝恒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的1962年。
听说我要到二砂厂上班,心里又惆怅又兴奋。惆怅的是无学可上,从小的志愿是当工程师、科学家,梦想难以实现;兴奋的是二砂是个大厂、部属企业,东德援建的国家“大一”型单位,“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后又听说,二砂是个保密厂子,代号是“四〇二”厂,对外通讯地址“一〇三三”信箱。还有几个地下车间,生产坦克车大炮零件。
十分好奇,心中充满神秘感。
先到厂里去看看,学校离二砂很近,骑车只需十几分钟。到厂门口一看傻眼了,门口站岗的穿警服,腰里别着手枪,威风凛凛,根本进不去。
6月底的一天,我终于成为二砂的一员,昂首挺胸,迈进大门。
先到劳动人事科报到,在由劳动局报来的材料上查到名字,审阅介绍信,然后大笔一挥,“去七车间”。
七车间是干什么的?脑子一片空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那就找七车间吧。
办公楼后是中央大道,一眼望不到头。两边栽种的雪松,像礼兵一样欢迎我;黄杨、翠柏形成的绿篱,铺展开来,延伸过去。两边是锯齿型、采光通风性能非常好的厂房。
突然,我发现对面来了几个“洋人”,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的穿西装、有的戴礼帽;嘴里说着叽里咕噜我听不懂的外国话,边走手势好像还在比划着什么,这是东德专家吗?
等他们走过去了,我还愣在那里。忽然,心里好像明白点什么,不由自主地尾随。大概是翻译发现了我的举动,用眼睛和手势示意我不要再跟随了。
在“包豪斯”厂房的二楼,主任沈盘根热情地接待了我,询问有关情况后,他拿起电话:“廖工长,你来办公室一趟。”
高压工段长廖明安,是1956年到厂的。“把你安排在变电所,回去不要告诉家人,只说在二砂当了电工。”路上他反复叮咛,“要害部门。”
九时报到,十一时,我已坐在变电所的值班桌前,开始了人生轨迹的大转折。
二砂是1956年动工兴建,专家进驻;1964年建成投产,专家撤走。其间多是边基建、边生产、边练兵。土法上马,大干快上。
相处两年的时间,虽说对专家的事知道不多,但他们的工作、劳动、生活、娱乐……情况还是略知一二。
生产区在华山路78号,生活区在伏牛路以东的绿东村,相距三、四里路,中间还隔着个周新庄。
神奇的磨料磨具号称“工业牙齿”,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航天航空、飞机轮船、汽车制造、军事工业、建筑材料……包括开钢笔缝的超薄片砂轮、治疗龋齿的金刚石。
上班路上,我们步行伊河路。隐隐约约听到后面马达声,那时汽车很少,一听便知是专家的大轿子过来了,由技术高超的大老张驾驶,河南省仅此一台,很长很高。他们的等级也是分得可清啦,专家组长坐的是“奔驰”,姚师傅开的。
一日,我坐在总控室学习。总控制室装有各种仪表:电压表、电流表、电度表、功率表……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各种自动报警装置、各种信号指示装置……一旦发生异常或故障,都会迅速反映总控室。
楼梯上来几个人,我从图纸上移目观望,是富兰克林等几位电气方面的专家。
他们先是左手摘去礼帽,伸出右手和我们一一握手,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你好!你好!”然后,询问设备安装方面有无问题、高低压运行情况,查看线路图、接线端子、高压水开关、试试报警器。
变电所一楼大厅,并排悬挂着德共总书记皮克和毛泽东主席的照片。
那天,我还是坐在值班桌前学习图纸,又来了几位专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低个子”专家突然抓住了我师傅周治江的衣领,哇啦哇啦低吼叫。怎么惹了他,一头雾水。原来,专家嫌周师傅不修边幅,邋里邋遢的头发、胡子,太难看了。“低个子”从兜里掏出10元人民币,让他马上去理发、刮脸。后来听说他是坦克兵,性格暴躁。
没过几日,我到大电流开关室巡线,刚走到变压器室门外,又遇见“低个子”。见到我又低头、又哈腰、满脸堆笑,和前日的他判若两人。他没带翻译,一个人转悠啥,我们礼节性问候后分别。
绝大多数德国人对中国人都非常友好,但也有极个别的态度傲慢、在我们打下美国U2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后,态度有了根本转变。
“你们是怎样打下来的?”德国人疑惑不解。
“是地对空导弹?还是飞机上去空对空发射?我们也不清楚。”中方人员回答。
专家们不信,他们认为我们保密。真的,作为一个企业,怎么会知道这些军事、国防方面的秘密。
自从厂里在办公楼前广场隆重召开庆功祝捷大会后,洋人对中方人员更加尊重。体会到真乃“自强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啊!
一天,我到厂区三食堂就餐,路过刚玉冶炼和粉碎车间的一段工地,专家在用冲击锤干活,浑身落满了尘土和雪花……据和磨料专家多次接触的人员讲,德国人非常注重质量,干活一丝不苟、不怕吃苦的敬业精神,踏实肯干、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许是二战后德国能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吧。
据师傅讲,配电盘的所有部件,连一颗螺丝钉,都是原装,从德国运来,比苏联、日本的设备、傻大粗笨强得多。我们多次向专家表示,贵国马德堡强电公司生产的空气开关、水开关,灭弧效果、操作性能表示满意。
变电所试运行期间,专家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操作,解决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二砂宿舍区的16#楼、20#楼是专家楼,用木栅栏围起来,呈“T”字形,南侧和西侧是小花园,种有四季常绿的各种树木、花草,还有喷水池、排球场、羽毛球场……供专家和家属们居住、娱乐、锻炼。二楼既是会议室,又是舞厅,我们在楼下清清楚楚听到“嘭嚓嚓嘭嚓嚓”舞曲……
六十年代初期,在国内极少看到“洋人”的背景下,二砂宿舍区成了中德友谊的乐园。经常看到金发碧眼的德国娘们,推着小孩在洛河路上散步。我们或点头示意、或逗逗小孩,中德人民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二砂是磨料磨具磨削行业中国最大、亚洲第一、世界老三的综合性生产、科研、产量、品种、培训基地。东德援建,但在他们国内也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在设计上很多地方是失败的。
比如碳化硅冶炼。碳化硅是制造砂轮的重要原料,分黑碳和绿碳两种。
原设计的固定式冶炼炉,一台变压器供五个炉子依次点火冶炼,线损太大,且产量低,质量差。中方工程人员自行设计、施工、改造后的活动式冶炼炉,一举成功,是自力更生方针的绝佳体现。
其他诸如加工车间粉尘大、刚玉冶炼提利尔不好用等等……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圆。
中方对德方人员的关心、照顾是有目共睹的。夏日,带他们到鸡公山避暑;冬天,住进暖气房。(经国家特批,全宿舍区都装了暖气,在郑州市绝无仅有。)国庆节时,把他们请上观礼台,二砂有自己的养牛场供应专家。
“洋人”毕竟是洋人,基因不一样。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他们是白皮肤、蓝眼睛;我们喜欢面食、他们喜欢肉食;大热天我们躲在室内,他们光着脊梁晒太阳;大雪纷飞,我们缩脖子,他们光着腿;我们感情蕴含、委婉,他们外露、热情、奔放……
1986年,部分参加二砂设计、基建、施工的东德专家,又踏上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黄土地,和我们一起隆重纪念二砂建厂30周年。老友重逢、倍感亲切,共同的汗水浇灌中德友谊之花。
作者简介
祝恒,1946年5月出生,郑州市人。1962年从郑州地质专科学校肄业分配到中国第二砂轮厂工作。先后担任变电所值班电工,党委宣传部新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