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兵红箭中南钻石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玉顺尹家绪董事长《春天里,创新正当时》和陈建华董事长《创新的春天》两篇文章先后发表,在中南钻石引起的回响久久不绝,激励着中南人再次鼓满科技创...
中兵红箭中南钻石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李玉顺
科技日新月异 创新永无止境
“惟进取也,故日新。”科技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起引领和主导作用,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实现公司“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是“短板”,决定企业高度的恰恰是“长板”。尹家绪董事长指出:谁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走好创新驱动发展这步先手棋,谁就能掌握战略主动,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十多年来,中南钻石从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需要出发,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驱动和引领作用,积极促进工艺技术流程与检测标准与国际接轨,开创了中国金刚石合成粉末触媒新时代,奠定了中南钻石在超硬材料行业技术创新领航者的地位。尽管近几年全球超硬材料市场连续走弱,但中南钻石与同行业其它企业相比,金刚石及CBN市场份额持续雄居世界第一,技术和品牌优势反而更加稳固,市场地位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2016年,中南钻石成功入围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持起草的两项国家标准颁布实施,这是公司在超硬材料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成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尽管中南钻石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自我超越,但科技创新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企业发展没有休止符,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科技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人类对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持续追求,不断掀起风起云涌的新技术变革,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的产品迭代、产业升级和竞争格局变化,过去我们靠规模扩张实现跨越式增长的路子难以为继,在“新常态”下,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到品质致胜、稳定增长才是未来的方向。市场对每个企业都是公正的,困难和挑战恰恰是发展机遇,局面复杂多变,方显英雄本色。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我们没有理由为昨天的辉煌而沾沾自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自我加压,科技创新,尽快重塑公司新动力,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如果不“以变应变”、“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不快变”,就会陷入战略被动。应当看到,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比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选向还不够精准,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创新的方式方法尚需复合叠加,突破产业高端价值链核心技术不足,制约创新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激励科技创新的薪酬政策与考核评价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等。尹家绪董事长和陈建华董事长春天的召唤恰逢其时,必将激励中南钻石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坚持双轮驱动 激发创新活力
中南钻石要发展,必须坚持“吃技术饭”,以科技进步创新未来。我们要“调结构、保地位、去产能、降成本、降两金、控风险”,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培育新动力来支撑和推动;我们要“牢牢占据超硬材料行业龙头地位”,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制约;我们要“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全球市场”,亟待通过科技进步抢占前沿高地,我们要“成就客户,回报股东、造福员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强大保障。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驱动创新。”对中南钻石来说,要让科技人才真正潜心科研,让科技成果不再成为束之高阁的“睡美人”,首先是要培育创新意识、提升科学素养,激发创新动力,完善科研条件,最关键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一套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体现价值创造的激励机制,让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竞相迸发。
科技创新是当前解决中南钻石各项困难和矛盾的现实需要,同时更是始终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基业长青”的战略选择。形势好,往外攻,市场差,练内功。我们要围绕“突破核心关键,补齐弱项短板,奠基未来发展”的要求,针对超硬材料重点产品发展领域,改革驱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合作,提升内生动力,强化技术积累,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在核心关键技术与工艺方面实现突破,抢占行业高端价值链,努力主导行业标准和游戏规则。
一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优势,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手段、科研条件,加速提升科研开发软硬件能力水平,前瞻性谋划实施研发中心募投项目建设,系统性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工程。
二是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把人才放在科技创新更加重要、更加优先的位置,使公司发展“有活力、有潜力、有未来”。进一步完善超硬材料领军人才引进和使用,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作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使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成为科研人员的一种精神追求。
三是要继续完善科研项目负责人制,在公司全面把握科研方向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不再单一由公司领导担任,科研人员可以自由组合、自主申报科研项目,鼓励开展不同类型的对外合作研究。科研人员有多高的能力与志向,公司就努力提供多大的平台与空间。项目负责人有权自主组织所承担项目的科研试验,公司各项资源优先向科研开发项目配置。
四是要健全体现价值创造的薪酬与激励机制,完善合法合规、科学公正、责权明晰的考核评价制度,在坚持项目负责制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基薪+项目津贴”制,探索尝试“基薪+利润提成”制等新的激励模式,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防止科研成果与市场和效益两张皮,让创造价值的创新人才获得荣誉、受到尊重、论功行赏,名利双收。
科学精神有界 科技创新无涯
在科技创新的世界里,一切固有的认知都可以突破,一切传统的陈规都可以革除。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想象、敢于憧憬,才能高扬科技创新的风帆。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意味着要打破定势、突破传统。科技创新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科技创新就在我们身边。颠覆是创新,改善也是创新,创新就在我们解决各项问题的进程中。
然而,科技创新不是随心所欲,科技创新的真正源泉是洞悉人类的潜在需求,依照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来驾驭自然,因此科技创新亦有规律可循。科技创新需要培育具有科学素养的创新人才,发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来进行。因此,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科技团队改造成“学习型组织”。
科学精神是“求真务实精神、理性思考精神、怀疑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的集中概括,基本要求是踏实、理性、严谨,核心要义是求真、创新、奉献。工匠精神是“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继承与传承,基本内涵是爱岗敬业、刻苦钻研、追求极致、乐在其中。其中,“精于工”就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尽善尽美”,“匠于心”就是“耐心、专注、坚持”,“品于行”就是“藏品于物、道技合一、奉献挚爱”。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决不是束缚科技创新的枷锁,恰恰相反,它们是推进科技创新的基本遵循,是一切创新创造的精神源泉。可以说,倡导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倡导科技创新,坚持把科技队伍建设成不断“自我超越”的学习型团队,就是高扬科技创新。面向全球,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厚植“对兵器高度忠诚、对技术刻苦钻研、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沃土,多走科技进步的“上坡路”,打造“国际一流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的美好愿景就会真正成为脚踏实的生动实践。
春天里,科技创新的激雄乐章再次奏响!
2017,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响应尹家绪和陈建华等领导同志的召唤,秉持恒心、耐心、精心、匠心,弘扬“唯实,创新,开放”的企业精神和“把一切献给党”的红色文化,把科技创新“提上来”,把用户期待“干出来”,让公司发展“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