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11日,新西兰央行(下称“纽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0%,创历史新低。为了提高通胀、压低过高的币值,纽联储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
8月11日,新西兰央行(下称“纽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0%,创历史新低。为了提高通胀、压低过高的币值,纽联储表示可能需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至此,自“雷曼时刻”以来,全球央行已经降息667次。
利率决议公布之后,纽元(新西兰元)/美元不仅未跌反而大幅上扬。FXTM富拓中国市场分析师钟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由于市场早已预期到降息,因此纽元出现“卖消息,买事实”的行情而一度飙升逾1%。其他的原因还包括加息前景不明打压美元,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反映了这一点。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央行近几个月始终对于降准、降息保持克制。不久前,发改委将政策研究室文章中的“择机进一步实施降息、降准政策”删除。这是否表明中国仍将按兵不动?
全球降息潮原因各不同
今年6月至今,就有俄罗斯、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先后降息,其逻辑不尽相同。
就新西兰而言,其通胀水平始终处于低位,纽元币值已经处于高位,并有损经济繁荣。“汇率走强使得通胀目标更难企及,央行已经明确表示,将会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抑制通胀下行。”纽约梅隆银行分析师KathyLien表示。
新西兰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乳制品价格下降,全球需求萎缩,这都使得新西兰经济承压。据统计,新西兰乳制品产值每年大约在60亿美元左右。
其实,新西兰央行可以更早采取行动,但政策制定者担心这可能会助长房地产市场泡沫。新西兰房价持续高涨,近年来已经积聚了泡沫。近期,新西兰央行也引入了宏观审慎监管,增加了购房的最低存款比例,避免投机性购房需求,这也为纽联储降息提供了空间。
就俄罗斯而言,其降息原因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区别。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俄罗斯是由超高利率向正常利率回归,主要因为恶性通胀得到遏制,而几乎没有经济刺激的意图。
“俄罗斯此次降息是由11%下调至10.5%,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恶性通胀出现明显下降,2015年俄罗斯CPI中枢15%,2016年俄罗斯CPI已经回落至7%左右,这是俄罗斯降息的主要原因。”邓海清称,2016年以来,随着油价的明显回升,俄罗斯经济明显回暖,工业生产指数已经由2015年的-5%回升至2%,因此俄罗斯央行不存在因为刺激经济而降息的可能。
韩国降息令人意外。韩国央行称,降息主要是因为韩国企业重组导致的对经济的担忧,以及全球贸易的不景气。
澳大利亚降息则直指低通胀。澳大利亚2016年二季度CPI仅为1%,创1999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时,澳元汇率升值将使得经济调整复杂化,澳洲就业市场指标好坏参半。由于低利率加剧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可能性正在减少,这也缓解了澳联储降息的顾虑。
英国央行于8月4日采取的降息行动符合市场预期。为了对冲英国脱欧带来的长期经济拖累,英国央行七年来首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利率水平由0.50%下调0.25%。与此同时,央行8月资产购买规模扩大600亿英镑至4350亿英镑。
此前,英国各项领先指标已经掉头向下。英国7月PMI大幅下滑至47.7,为2009年以来最低;英国二季度工业生产信心指数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三季度订单预期降至2012年以来最低;英国央行将2017年GDP增长预期由2.3%下调至0.8%。
中国央行能按捺多久?
近期,市场对于中国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似乎跌入谷底。不过,在全球降息潮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究竟会按捺多久?
中国央行在8月5日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中央银行流动性供给方式出现变化,2015年上半年主要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供给流动性,2016年上半年则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中期借贷便利等货币政策操作供给流动性”。
野村证券指出,上半年来,公开市场操作已经使得长端利率下行,这也暗示着央行似乎对于市场化的货币政策框架更为自信。同时,今年以来,M1和M2数据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并在今年6月创下新高,这令中国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备受关注,使得市场质疑降准降息的真实效力。
不过,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资本外流其实并不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的结果,而是主要原因。资本外流从根本上而言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私人部门海外资产配置上升等因素造成的,而不是降准。因此,野村预计,央行仍然需要进一步降准来对冲资本外流的负面影响,预计下半年降息一次(25个基点),降准两次(分别50个基点),其中一次降准很可能在8月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债券市场收益率也与整体利率水平息息相关。就在8月10日,今年发行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7%,创下2009年1月9日以来新低。甚至有券商大胆预计,这一利率水平可能会跌至1.7%。
尽管央行今年降息预期仍存,但邓海清也指出,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如果央行此后不进一步货币宽松,那么长端债券收益率下行一定是有底的,过度投资长端债券,与在4000点之上买股票类似,都是击鼓传花式的“危险游戏”,需警惕“股灾”在债市重演。
民生固收李奇霖则对记者表示,预计十年期国债利率或跌至2.5%,但破2%可能性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