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虽然上半年国内GDP增幅达到7.0%,虽然楼市触底反弹并引发部分城市的购房热潮,然而,陶瓷行业却丝毫未感到市场回暖的点滴迹象。上半年,行业异常不景气,企业产量、销售、利润均增长乏力...
虽然上半年国内GDP增幅达到7.0%,虽然楼市触底反弹并引发部分城市的购房热潮,然而,陶瓷行业却丝毫未感到市场回暖的点滴迹象。上半年,行业异常不景气,企业产量、销售、利润均增长乏力,甚至有企业出现断涯式下滑。半年来,全国各大产区不时传出陶企关门、停产、倒闭的消息,更多企业则因爆仓和环保压力而开工不足。刚刚过去的7月,广东、江西、湖北、四川等产区频频爆出陶企被清算、被讨债、被围堵的消息,让本就举步维艰的行业更加寒意阵阵。对外,市场萎缩、销售下滑、竞争惨烈;对内,环保高压、创新不足、资金断裂。陶瓷行业,正处在新一轮发展周期最艰难的时刻。
如何面对严峻的挑战,让企业顺利度过目前的难关,并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探讨向来已久,窃以为:一方面要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当前的困难和挑战,知难而进,把生存作为当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另一方面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顺应市场变化趋势,培育企业战略优势,以赢得长远发展的机会。
产品爆仓、资金短缺、环保压力……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企业更应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沉着应对。宁可发展的慢点,甚至错失一些机会,也不可盲目冒进,大干快上,毕竟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也许有人会说,一味地保守退缩、蛰伏等待,一旦市场回暖抑或刺激性政策出台,则会丧失发展的良机。但是,再好的机会对于那些已经淘汰出局或倒在黎明前的企业而言都已毫无意义。相信机会任何时候都有,企业只有保持充足的现金流、只有让自己先生存下来,就不怕抓不住发展的机会。
当然,收缩战线,并不代表着坐等市场回暖,而是企业切不可再盲目跑马圈地,扩线建窑。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企业应尽可能依靠存量产能,通过小步快跑式的创新,实现企业的更新迭代,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千万不要羡慕同行当中这家企业销售超过了50亿,那家企业销售逼近100亿,衡量企业强弱的指标要从产量、销售额转向利润额、人均产出率、创新能力等这些指标上来。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的产量,相对于中国超百亿的产量几乎就是个零头,但又有谁敢否认两国在陶瓷行业绝对的领先地位呢?
“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市场虽然疲软,但需求仍然存在。这就要求企业转变观念,通过产品结构、品牌策略、营销思路、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团队建设等一系列的调整与优化,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以实现企业的稳步增长。事实上,上半年仍有不少企业实现了销售、利润的大幅度增长,除了羡慕之外,更应该成为整个行业学习的标杆。
与此同时,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以建立自己长期的战略竞争优势。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已是必然选择,虽然转型升级喊了许多年,但仍有企业或等待观望,或焦虑迷惘,比如品牌打造、科研开发、绿色制造、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淘汰落后产能等,许多企业是雷声大雨点小,认为转型创新是找死。他们一方面相信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充满恐惧和忧虑,因此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比如环保治理,许多企业的关门停产并非政府要求太高而是因为历史欠账太多;比如产品研发,许多企业热衷于低质低价的大规模扩张而舍不得在研发创新上面投入……凡此种种,使企业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最后只能被淘汰出局。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宏观经济和楼市增长放慢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而结构性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传统产业,陶瓷行业将与楼市一道在长期的低增长环境中唇齿相依,直至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达到新的产销平衡点,才能够纾解当前的行业困境。因此,市场回暖的转折点到底在哪里,现在看来还难以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伴随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陶瓷行业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低迷的态势,而这个时候,恰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