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理性看待行业下行 重塑制造业健康生态

关键词 制造业 , 生态|2015-08-26 09:36:16|来源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
摘要 2015年上半年行业统计数据出炉,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并且亏损面不断扩大。行业重点联系网络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呈现同比下降的企业已经接近全部...
  2015年上半年行业统计数据出炉,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下滑,并且亏损面不断扩大。行业重点联系网络6月份统计数据显示,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呈现同比下降的企业已经接近全部的70%,其中亏损企业占比接近40%。

  形势到底有多差?
  这样的统计数据无疑加重了整个行业的悲观情绪。机床行业从2011年下半开始下行至今已经整整4年,期盼触底止跌的态势一直没有出现。除了少数企业逆势增长,更多的企业在劫难逃,整个行业似乎正在陷入“哀鸿遍野”的困境中。

  而用户市场的一些最新变化则使得行业前景更加不明朗。比如,一直表现稳定的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呈现产销双下降,导致一些为汽车制造提供装备、在弱市中表现稳健的机床企业也开始感受到市场的阵阵凉风,使得行业运行雪上加霜;另外,作为新兴市场,近年来异常火爆的手机制造设备上半年也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3.6%。行业里逆势上涨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是受益于手机消费市场的劲爆增长,而且还有不少企业正涌入这个市场,手机市场如果掉头向下,其对行业的影响也将是显而易见。

  形势到底有多差?市场何时才能止跌企稳?企业到底还能撑多久?这时候或许最应该听听作为亲身感受持续下跌的资深业内人士怎么看。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表示,机床行业目前的调整应该说是正常的,机床工具行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周期性很强。机床工具作为生产资料,行业发展是需要投资拉动的,而投资本身有周期,不会在一个领域里持续很久。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经经过了10年的高速发展,眼下的调整是必然的。从时间周期上看,4年的调整期也在正常预期内。

  事实上,这个行业特性在国外同行业也同样体现。发达国家的机床工具产业已经过了几轮这样的调整,每一轮下来都会减少相当数量的企业。以日本为例,和二三十年前相比,目前日本机床厂的数量减少了一半。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惠仁表示,对行业当前困难的认识应该理性、客观。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同样会遵循产业经济规律和发展路径,有一批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被淘汰,无论从历史的、全局的,还是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都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经阶段。眼下的困难用危机来形容似乎有些夸张,也许说调整更合适。

  事实上,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只是机床工具行业,整个制造业,整个国民经济都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市场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这些流行元素旋风般席卷冲击着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制造业的观点也成为业界流行语。那么,互联网+究竟将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变革?互联网+会成为带领制造业走出低谷的制胜法宝吗?

  “互联网+”OR“+互联网”
  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正在逼迫着传统制造业转型。比如,很多制造企业都开始尝试用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借互联网“再造”生产流程以提质增效,更深层次的融入则是以互联网思维重塑企业价值链。互联网+似乎具有了让制造业重新焕发生机的神奇魔力。

  但是如果冷静下来分析,就会看到无论互联网+怎样神奇,目前,在制造环节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表示,在某种程度上,现在国内机床产品的质量、可靠性等可能还支撑不了互联网+,这个时候谈互联网思维可能是沙滩盖楼。机床工具行业是一个必须练好基本功的行业,一个产品只要有一个零件做不好,精度就达不到要求,互联网+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行业目前对于互联网的认知,有两种极端都是不理性的。一个极端就是被动抵制,认为机床工具行业就应该发挥工匠精神。另一个极端则是盲目跟风,认为传统产业没有前途,必须去搞互联网+,甚至存有去制造的倾向。事实上,我们整个行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关口,这两个潮流历史性地交合在一起,给机床工具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如何把握好这个机遇?陈惠仁认为,对待互联网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主动融合。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本质是提供了更先进的工具,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和用户的交流更密切,信息获取更方便,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这也意味着,对于机床工具行业这样一个生产装备的产业而言,互联网只能是发展的工具、手段,不能是主体,主体只能是制造本身,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撇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科技发展的新产物,事实上,智能制造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只是近年来随着通讯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智能制造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而智能制造无疑是机床工具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方向。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军表示,我国机床工具市场高端装备的机遇已经被外资企业抢了先机,而未来智能化机床可能就是我们抢占高端市场的一个新路径,在智能化产品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前我们产品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但经过智能化处理的产品可能得到很大提升,从而解决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华中数控针对3C行业新推出的数控系统通过对主轴电流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检测进行数字化处理,能使加工效率提升20%,直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持续性改善OR颠覆性创新
  在互联网+对制造业吹起的这股热风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颠覆性创新。事实上,颠覆性创新是百年难遇的“高级别”创新。而相对于颠覆性创新,对于制造业这样一个需要扎实基本功的行业,持续性改善也许更行之有效。一些欧洲、日本制造业的百年老企业都在谈改善、积累,一点一滴的持续性改善正是这些优秀制造企业的灵魂。

  而行业对于持续性改善的忽视根源就在于,在多年来以粗放经营、规模扩张为优先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我国制造业生态的典型特征就是浮躁,我们做很多事情,落地不够。举个例子,我国高铁技术的引进是引进技术再消化吸收的一个成功案例。据相关专家介绍,高铁技术引进遵循六个字原则,即僵化、固化、优化。僵化是指对引进的技术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要到僵化的程度,从而形成固化,在固化的基础上才可以去优化。而我国95%的技术引进最终是失败的,很大程度源于引进一开始就去优化,实际上把最本质、最先进的东西“优化”掉了,而这样一种态度的本质就是浮躁。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明智表示,在机床工具行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增长期,很多企业更多是凭感觉和凭运气吃饭,一旦市场不好,企业适应能力很差。他认为,尽管行业一直强调创新,但是对于创新的着眼点更多地集中在单一的技术环节,缺乏的是综合创新,就是在各个环节一点一滴持续性的改善创新。比如一些高端产品我们也能制造,某个指标也能达到,甚至觉得和先进水平相比相差不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就会发现相差很远。事实上,在基础掌握还不牢、学习能力还不够的时候过多地强调自我创新,强调颠覆性创新,其实也是一种浮躁的态度。

  如果将高端机床的发展阶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能做→做好→做出市场竞争力,那么,我们可能还只停留在“能做”阶段。高速增长的十年,机床行业取得的几大成就之一就是高端产品由“不能做”到“能做”,这虽然不容易,但问题是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它只是个过渡阶段。真正的“做好”就是指应用,我们的市场应用成果现在还太少。

  陈惠仁认为,目前高端产品要跨越这几道坎,最大的问题就是认识误区。现在的很多研发人员、企业管理者,甚至业内的专家领导,往往认为由“能做”到“做好”就是“最后一公里”,这其实是错误的。假如100公里的话,这个至少得是55公里。跨过“最后一公里”不需要大投入,但如果是“55公里”,肯定需要大投入。去除浮躁,静下心来,迈过更为艰苦的第二道坎,才正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要接着练好的基本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传媒部 兰海侠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