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为7.7%,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不过此数字受到统计基数等影响,有些失真。用经济学上更准确的环比折年率(annualizedQonQ)计算,第四季度增速为7.4%,较第三季度的9.1%呈明显的下滑。
十二月份的宏观数据中,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出现了全面的下滑,出口增长也差强人意,中国经济再现了疲态。笔者认为2013年第三季度,是这轮短周期的增长高峰,随后经济温和回调。三中全会前“保稳定”的政策已经让位于“促改革”。
如果认为改革可以在不影响增长和投资的情况下发生,阁下就未免过于天真。反腐败浪潮下,国企高层担心自己的乌纱帽多过企业发展。财政改革和流动性收缩下,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会放缓。笔者相信,201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势必会放缓,这是改革的代价,是必须支付的成本。
全球经济复苏提速,使不少人对出口比较乐观。事实上,除了美国的一些个人消费和中国的一点公共开支外,全球需求并不旺盛。全球增长加快,是因为发达国家的财政收缩接近尾声,对经济的拖累效果减弱。增长的负累减少,可以令GDP增长反弹,但是背后的需求却未必有多少长进。
目前市场大致预测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8%,笔者认为这个目标不易达到。改革会对短期的投资、消费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流动性收缩已经造成银根趋紧和资金成本上扬;地方政府进入还债高峰期;工资增长在放慢脚步。这些对短期的增长均构成负面冲击。
当然,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目前看来也不大。毕竟房市火爆,消费并不弱(只是网购活动在统计上反映不足)。政府还有推出进一步刺激措施的空间,只是本届政府更注重市场机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出台刺激措施的门坎应该比上一届政府更高。
笔者更倾向于相信,2014年的GDP增长介于7-7.5%之间,增速回落到本周期的低位。不过目前市场对增长速度是7%还是7.8%并不太关心,资金更关心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更关心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