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软成本”促光伏“硬增长”

关键词 光伏 , 组件 , 多晶硅|2013-11-26 09:47:36|来源 Solarbe(索比)光伏太阳能网
摘要 2009~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年均下降27%,系统年均下降19%。2010年光伏组件价格占光伏发电系统价格的45%~60%,是光伏发电系统价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如今,全...
        2009~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年均下降27%,系统年均下降19%。2010年光伏组件价格占光伏发电系统价格的45%~60%,是光伏发电系统价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如今,全球组件价格下滑了80%,组件早已经不再是电站建设惟一的奢侈品。目前在光伏电站成本构成中,包括组件、逆变器在内的硬件成本的占比已经大幅下滑,尤其是在人力成本较高的发达国家,硬件成本已经沦为了“小儿科”,相应的“软成本”却居高不下,降低“软成本”也因此成为促进全球光伏产业“硬增长”的当务之急。


 
硬件成本下降进入“窄胡同”

        根据最新PV Insights样本统计,截至9月28日,多晶硅均价已降至18.15$/kg,晶硅组件均价为0.700$/瓦。就多晶硅价格来看,18.15$/kg的售价绝对会使得中国多晶硅企业继续亏损。以国内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保利协鑫为例,上半年其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为17.3$/kg,如果再加上运营成本,多晶硅价格保持在20~25$/kg的区间内才会实现正利润。2013年上半年保利协鑫录得净亏损9.17亿港元,再度表明其产品售价仍处于低位。多晶硅处于光伏行业的最上游,它的价格波动会直接传导至下游市场,进而对整个光伏系统的装机成本都会造成影响。那么,多晶硅价格将来会给光伏电站硬件成本造成多大影响呢?

        9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初裁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临时反补贴措施。此前,中国商务部已正式开始对美国和韩国制造的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笔者相信随着中国对国外多晶硅企业倾销势头的打压,2013年末中国多晶硅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只不过反弹程度会非常小,只会利好于目前还维持生产的四五家企业,其他已经停产的企业仍没有复工的可能性。中国国内多晶硅产量上半年为2.8万吨,预计全年产量会提升到7~8万吨左右,强于行业人士先前预期的5万吨。

         据预测,多晶硅产品售价不会出现剧烈波动,能够维持在20~22$/kg已经是不错的选择,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中国商务部并没有对韩国和德国多晶硅企业“大开杀戒”,他们仍具备大量倾销的条件,只是打压了美国企业的嚣张气焰。因此,一部分中国电池组件企业的订单会转向国内,提升多晶硅产品销售价格和企业开工率,但大量多晶硅还是依赖于进口。第二,多晶硅价格上涨会加剧电池组件企业的成本压力,“吃掉”他们在非硅成本方面做的努力,迫使这些企业要么提高产品售价,要么忍受持续亏损。总之,多晶硅作为光伏“硬成本”中的重要一环,其售价下降空间已经非常有限,未来甚至会有小幅增长。

        不过长期来看,随着企业对改良西门子法的持续改进,新型的硅烷流化床技术正趋于成熟。硅烷流化床法将解决颗粒硅品质提升和连续稳定高效生产的难题,并且通过与成熟改良西门子法的改造相结合,将使多晶硅生产成本下降一半,预计未来3年内将成为市场供应主力。

        与多晶硅相比,组件环节似乎显得没那么幸运,而且笔者坚信,未来如果组件制造成本还有大幅下滑空间的话,一定是多晶硅的价格出现了滑落,因为组件的非硅成本工艺改善空间较窄,最多只能够实现个位数的百分比下降。同时,在近三年的“寒冬”期,组件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完善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等方式也实现了组件成本的降低,只不过在这些方面再次做文章已经非常困难。

        目前,行业主流组件企业生产成本下降至0.6美元/瓦以下,部分骨干企业已近0.5美元/瓦,年底有望降至0.5美元/瓦以下。根据GTM Research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一级晶硅光伏组件制造商从2012至2017年每年成本将下降6.5%左右,到2017年底生产成本将削减至每瓦0.36美元,比过去几年降幅明显缩小。

        不过未来几年企业通过提升组件转换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路子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保持在18%~20%的区间内,提升幅度已经非常慢。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讲,最近几年光伏产品价格剧烈下降,更多是恶性竞争造成的结果,与技术进步没有多大关系。而技术进步恰恰才能从根本上二次降低发电成本,一点点的技术突破都会给行业带来曙光。据了解,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0.1个百分点,就能节约发电成本5%~7%。中国光伏行业似乎就被绊倒在了这微小的0.1%上,20%成为每个企业始终迈不过去的门槛。

        美国SunPower公司的电池转换效率达22.6%,日本夏普公司的为21.5%,说明中国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这个时间点何时会来到不得而知。总之,不管是多晶硅还是组件,都需要技术来促进成本的再次下降,其他方面企业该做的都已经做了,目前来看企业短期内还很难取得大突破,只能挤牙膏式的在细节上发力。

“软成本”存深挖空间

        前面分析到不管是多晶硅还是光伏组件,在成本方面的下降空间已经非常窄,后续下降几乎不再对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构成影响,全行业在加强科研力度的同时,需另辟蹊径,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两年德国光伏系统的平均安装成本是2.6美元/瓦,美国光伏系统安装成本高出一倍达到5.2美元/瓦,日本是惟一一个光伏系统安装成本比美国高的国家,目前的平均成本为5.9美元/瓦。相较于0.70美元/瓦左右的组件成本,我们可以看出,在人力和其他成本高的国家,组件已经不再是光伏发电的奢侈品,行业“软成本”较高极大增加了光伏发电的价格,也存在很多深挖的空间。

        即便在中国,虽然电站组件成本占比远高于发达国家,但在“软成本”方面也有很多急需改善的地方。以10MW的西部光伏电站为例,如果自己去将“路条”跑下来,那么各种费用统合起来需要60万~70万左右;如果从别人手上买“路条”,那么这个价格在200万左右。10MW的光伏电站投资不过1000万元,60~200万元的审批费用占比已经非常大,显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中国光伏电站特别是大型地面电站申请流程繁琐,申请10MW和申请50MW的成本费用几乎一样,于是很多企业干脆扩大申报规模,将超出计划外的规模到卖掉,衍生出了路条掮客这一职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光伏电站约有1/3的路条是企业从掮客手中购买的,这无形又增加了光伏电站的建造成本。

        同样的问题在美国更为突出,Sunrise公司发布一篇报告称,美国部分地区光伏发电审批成本为0.50美元/瓦,这意味着安装一个居民屋顶光伏系统需要2500美元审批费用。考虑到美国4~5美元/瓦的系统装机成本,Sunrise的调研结果或许并不是耸人听闻。

        美国RMI公司的研究结果或许更能够说明这一问题。RMI前不久发布了一份美国民用光伏系统成本路线图,图中显示:2008年当美国民用光伏系统装机成本为8美元/瓦时,硬件成本和“软成本”几乎一样,都大约为4美元/瓦;2013年当美国民用光伏系统装机成本为4.99美元/瓦时,硬件成本为2.47美元/瓦,软件成本为2.52美元/瓦。美国国家光伏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与RMI公司基本保持一致,其表示,“软成本”在美国民用光伏总装机成本中的占比仍超过50%,每个光伏系统的软成本费用为10000~15000美元。对美国市场而言,行业在“软成本”方面还有很多的挖掘空间,而且任何的改进都会带来光伏装机成本的大幅下滑。

如何降低光伏电站“软成本”?

        光伏电站的“软成本”主要包括申请、检测、并网、融资及顾客购置成本(包括调查、市场和广告费用),降低光伏电站“软成本”也无非从这几方面下手。

        首先从融资方面看,目前各国光伏电站融资成本过高,这与光伏电站低收益、稳定性的固有属性相悖,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银行对光伏电站缺乏了解。银行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认为光伏电站仍是具备一定风险的投资项目,所给予的贷款利率就会高。如果银行对光伏电站相关知识更了解,对电站的融资支持力度自然会更大。

        不久前,一家名为kWh Analytics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全面而精确的测算系统,能够帮助投资人更容易的评估光伏电站,省去了投资者给予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评估费用。kWh Analytics认为,这套系统可以使得光伏电站的融资成本下降0.4美元/瓦。

        其次,顾客购置成本偏高,约占软成本的45%左右,也存在很大的下降空间。在中国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申报前夕,有些公司派出几百人的队伍去寻找合适的屋顶,公关费用倍增。德国光伏“软成本”比美国低,很大的原因在于德国光伏系统多为住户所持有,美国则多为第三方持有,他们在寻找合适的光伏屋顶方面自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美国部分公司如Clean Power等为降低开支,已经开发出了软件,在线寻找符合要求的光伏项目,或者通过软件来让消费者估算安装光伏系统的成本和收益,增加消费者安装新能源系统的愿望,这些都是降低“软成本”的好方法。

       对中国而言,可以逐步将申报制度改为登记制,通过降低补贴来筛选优质光伏项目,审批变的简单了,建设成本会降低一部分。总之,降低“软成本”必须引起各国的注意,部分学者认为,美国光伏系统“软成本”可以从目前的2.52美元/瓦降低到2020年的0.65美元/瓦。相信中国光伏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软成本”可有实质性下降,全球光伏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