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刀具被喻为工业机床的“牙齿”,牙齿是否锋利、耐用,决定着工业制造的效率、质量和成本。“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0.06毫米,我们的产品直径能精确到它的三十分之一。”郑州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
刀具被喻为工业机床的“牙齿”,牙齿是否锋利、耐用,决定着工业制造的效率、质量和成本。“一根头发丝的直径是0.06毫米,我们的产品直径能精确到它的三十分之一。”郑州钻石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钻)工程师张伟峰口中的产品,指的就是应用于工业机床上的锋利“牙齿”,目前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国内90%的汽车发动机厂家。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家,也常见郑钻产品的身影。
不懂实业的生意人
“1997年成立郑钻时,只是想找个事情做,本想着过几年就见好就收,但没想到被市场留住了。”郑钻总经理张凤鸣谦逊地表示,自己这个不懂实业的生意人,压根就没有想到郑钻在成立10多年后能够成为刀具行业的佼佼者。
被市场留住,这看似一句玩笑话,但从事实业的企业负责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想象其中的隐忍和坚守。
“现在很多企业和政府都在强调把企业做大、做强,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都是空的。对于郑钻而言,现在我们不去想要把企业做得国内有多大,市场要做得多大,而是要脚踏实地往前走,这样,无论走多远、多长,根基都是稳的。”张凤鸣说,自己去过欧洲很多国家,其中包括德国、法国、瑞典、瑞士等,而感受最深的是德国,这个国家有很多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已经是百年企业,且至今生机勃勃,“让自己很是佩服”。
“比较而言,我们国内在实业发展方面往往过度急功近利。因为耐不住利润单薄的寂寞,很多制造企业转行了,去做投行、搞金融等,这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坚持做实业,就必须始终秉持认真和严谨的态度。”张凤鸣认为,德国企业做实业的态度或许正是目前国内实业企业最需要补上的一课。“因为,在德国,对于前来参观考察的客人,企业会很细致地接待,除了非常详细地介绍公司的管理、生产、产品开发等,还带参观者参观车间所有的地方,让参观者感觉到没有技术封锁。”
而德国企业之所以没有技术封锁,是因为这些企业深知,高端刀具不是看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并且这种精益求精的生产理念,贯穿于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就是德国企业的这种严谨和认真,给了我们企业以榜样的力量。多年以来,我们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一步一步精雕细琢我们的刀具,让我们的产品问鼎并主要应用于精加工领域,并且要求严苛的工艺水准让我们在行业立住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张凤鸣坦言。
做国际刀企的竞争对手
“多年摸爬滚打,郑钻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最佳刀具供应商,比如长城。并且,现在郑钻公司的产品已有相当一部分替代了国外刀具的同类产品,这也是我们的荣誉和目标。”对于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张凤鸣信心满满。这信心,来源于多年来郑钻的技术支撑。
正如张伟峰所言,郑钻主攻生产的超硬刀具,用的是天然金刚石、合成金刚石等世界上数一数二硬度的材料,加工难度非常高,对机床设备、技术控制等的要求也很高。而刀具的用途不同,工艺要求也不同,比如用于加工飞机、汽车材料的金刚石刀具最小的直径只有2毫米。
而这种精确的工艺水准,也正是郑钻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实际上,我们曾经历了3~4年盲目探索阶段,并走了不少的弯路,后来在不断思考和摸索中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设备商提供技术。比如说,我们在购买设备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技术,拿出图纸让他们告诉我们该怎样磨,交货后让他们培训我们的人员。随着刀具复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也不再单纯依靠这种技术方式,而是多方面收集技术信息,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从而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张凤鸣表示,现在不少公司从郑钻挖走专业人才,但自己并不怕国内市场的竞争,因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主要在国外,比如德国玛珀。后者是一家百年老企,在世界刀具界家喻户晓。
而据介绍,自2005年以来,郑钻起草制定了7个产品标准,其中5个为行业标准,2个为国家标准。2012年一年时间,郑钻申报专利150项。
“业内人士都知道,超硬刀具的应用前景应该比较广阔,我们郑钻的目标不是上市,不是把企业做多大,而是希望一步步地坚实走下去。”张凤鸣爽朗一笑,说自己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决策怎么样贯彻得更快,如何生产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刀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