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科学技术部最新出炉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报告》披露,在“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已初步形成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部最新出炉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报告》披露,在“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已初步形成页岩气资源评价技术、勘探技术与开采技术,证实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前景,建成2个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 该重大专项通过建立页岩气资源评价流程与方法,概算中国海相页岩气远景区资源量32.2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11.46万亿方,在中国南方地区优选出11个海相页岩气的目标区,还在国家层面上,新建成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同时,在四川长宁-威远和云南昭通建成2个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示范区内已形成页岩气直井压裂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并试验成功。目前,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内钻井27口,完钻19口,直井日产量0.2万-3.3万方,水平井日产量1万-16万方。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它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长期以稳定速率产气。
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被誉为本世纪头10年发生的一场能源革命,世界各资源国纷纷开始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中国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2月27日,国家“973”项目“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在北京启动。这个由中国石油牵头的重大项目,将在页岩气高效开发的理论体系上填补国内研究空白,为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高效开发页岩气,对实现我国能源安全供给,满足国民对天然气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2011年预测,我国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方古生界,技术可采资源量占全国的3/4,已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获得初步发现。
与页岩气开发大获成功的北美相比,南方海相页岩储层具有构造改造强、地应力复杂、埋藏较深和地表条件特殊等特点,照搬国外理论和技术难以有效开发,需要系统研究开发理论和方法。
前不久,国家科技部下发《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年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要求围绕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重大需求,研究多尺度非常规储层定量描述与表征,非常规油气藏非线性、多场耦合渗流理论等系列研究,形成我国页岩气等非常规储层天然气高效开发的地质与工程理论基础。此后,“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项目正式立项。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联合中国石油钻井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等单位共同研究,力争为我国页岩气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