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超硬材料网  | 免费注册
远发信息: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磨料磨具行业的一站式媒体平台
手机资讯手机资讯
官方微信官方微信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新材料:“补血”产业经济尚需时日

关键词 新材料 , 技术|2012-09-07 09:41:37|来源 中国投资
摘要 与新材料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经济面临着材料工业严重缺失的挑战。但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资金问题制约,尚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

  与新材料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经济面临着材料工业严重缺失的挑战。但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由于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资金问题制约,尚无法完全满足产业对于新材料的需求。

  “任何一种高新技术的突破都必须以该领域的新材料技术突破为前提”,在参与制定我国首个新材料产业五年规划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发展部副主任左振军看来,产业经济之基的新材料产业正面临“最好的时光”。他告诉记者:“此前材料产业一直是作为各个工业门类的附属存在,产业规模、资源投入一直很受限制。但事实上新型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是各新兴产业门类的重要物质基础,将新材料产业单独列出,无疑能够帮助行业发展提速”。

  事实上,上述规划中所提到的到2015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2万亿元总产值的发展目标,也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投入这场新材料产业浪潮之中。

  然而,一个典型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同时也意味着高风险、高投入,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科研准备,产业化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因此,虽然新材料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也并不意味着一片坦途。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高云虎在接受《中国投资》杂志专访时曾表示,目前我国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仍属薄弱。他告诉记者:“2010年,我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对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铁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做了需求调研,涉及130余种关键材料。”此次调研结果显示,这130多种材料,有32%目前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有54%目前国内可以生产,但产量、性能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国内要求;仅有14%目前可以实现完全自给,但多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且在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尤为明显。

  材料基石

  2007年,中国自主品牌华晨尊驰BS6汽车刚进军欧洲时,在德国汽车俱乐部进行安全测试,结果只拿到了一颗星。2009年,同品牌骏捷BS4汽车在EURO NCAP标准安全测试中,创造了历史最低的成绩,零分,被德国媒体讽刺是“来自中国的废铁”。中国汽车工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弊端就是材料工艺落后,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国汽车业的软骨病”。以小见大,与新材料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产业经济面临着材料工业严重缺失的挑战。我国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需要以新材料工业的先行发展为支撑。围绕新材料应用开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一些日本和韩国的中小企业正是依靠某种新材料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收益。

  来自尚普咨询发布的报告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阶段,随着航空航天、电子、化工、能源、医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基础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材料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也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社会各领域对节能环保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升温,这将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以新材料工业的先行发展为依托。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新能源车载电池、下一代互联网、新型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强力支持。“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建成太阳能电站1000万千瓦以上,核电运行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预计共需要稀土永磁材料4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50万吨、高性能树脂材料90万吨、多晶硅8万吨、低铁绒面压延玻璃6000万平方米,需要核电用钢7万吨/年、核级锆材1200吨/年、锆及锆合金铸锭2000吨/年。

  而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十二五”期间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预计需要各类轴承钢180万吨/年、油船耐腐蚀合金钢100万吨/年、轨道交通大规格铝合金型材4万吨/年、高精度可转位硬质合金切削工具材料5000吨。到2020年,大型客机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高性能铝材10万吨/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比重将大幅增加。

  为此,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在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譬如,风力发电所需关键材料包括风机叶片用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新型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用的高性能永磁材料等,太阳能光伏发电所需关键材料包括多晶硅材料、封装材料和背板材料等,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所需动力电池材料等都将成为新材料市场未来重点。另外,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基础原材料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关键新材料技术突破都将带来产业发展机会。例如,我国虽然是钢铁产量大国,但精细化生产程度有待提高,需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或新工艺、新装备)提升传统材料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核心技术制肘

  采访中,左振军告诉记者:“我国已是材料大国,但还不是材料强国,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面临由大变强转变的关键时期。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新材料产业尚未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跨越。”在左振军看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所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许多关键产品还依赖进口,受到国外制约,如高铁的轮对材料、第三代锂电正极材料、半导体上游材料等。产品仿制多,技术落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同时,产业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不甚合理,产业规模小,较分散,同一水平重复多,形成国内同行竞争。

  目前我国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研发投入少,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不完美,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少且分散。

  最后,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仍处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的阶段。新材料的高产值以高能耗换取,万元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日本的7.2倍。资源利用率不高,如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利用率为60%,比发达国家低10%-20%。

  采访中,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克健对记者表示,新材料产业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但在关键共性技术和科研平台的搭建方面,则需要加大国家规划层面的投入和引导,并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人才和资源上的优势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及材料新技术替代传统材料,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具备产业规模的过程,虽然节约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但往往在刚开始的时候生产成本要高于传统材料产品。

  对此,李克健表示,只有加大应用技术才会日渐成熟,工程化水平才能提高,自主产品才会达到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性价比。同时,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应带头加大对自主新材料产品和技术的应用,这是支持自主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投融资破局

  在高云虎看来,“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对新材料在财政支持、税收激励、信贷和融资、对外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而左振军也对此表示肯定:“我国新材料产业多年发展缓慢,归根结底是组织和资金制约。现在产业归口划清后,资金问题就成为首当其冲的焦点。”为此,我国针对新材料产业领域分散、子产业较多的特点提出建立有利于新材料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风险资本与成长新型材料企业对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对新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对新材料产业连续、稳定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改造也成为当务之急。鼓励支持上下游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各种模式的创新联盟,由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强化技术开发的实用性、先进性和集成性,通过知识产权的约定保障各自利益。培育一批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产业基地和园区,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和产业化步伐。鼓励国外研究机构和公司参与研用联盟,在互惠互利及产权保护协议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研究、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 

  另外,营造使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的机制和环境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均提上日程。鼓励优先使用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加大支持力度,对于战略性的重要新材料,如碳纤维等,可成立专门的工程应用研究中心,开展高端应用研究,在应用中实现改进和提高。加大新材料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适合创新人才发展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吸收国外高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推动我国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河南远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超硬材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超硬材料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371-67667020

柘城惠丰钻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