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工业增加值数据,同比增长只有9.6%,这是5月经济数据中最为疲弱的一项。
在社科院工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燕梅看来,这显示中国的工业转型处于关键阶段。
“工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依靠原来的方式已经走向尽头。我们的观点就是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都是相对的,要全面推进各个行业的技术提高。”王燕梅认为,企业从简单的组装加工向产业上游延伸,是目前工业升级的主要方向。
就在不久前的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了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是此次会议主讲人之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要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
制造业不是低端产业
王燕梅认为,我国工业大而不强,关键在于缺乏核心技术。
“工业强国喊了这么多年,很多产业依然没有核心技术,根本原因是过去依靠引进一般技术依然能够赚钱,现在环境倒逼企业技术上要有所突破。”社科院工经所企业管理研究室副主任王钦告诉记者。
对于目前国内工业现状,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学习政治局讲话时表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
“目前,发达国家正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苗圩表示。
事实上,不为外界所知的是,早在1995年就有人提出工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在王钦看来,工业强国标志至少包含两个层面:产品层面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国家层面有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形成技术转化为产品实现的产业。
而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需要综合三个因素:要素、技术和文化,其中王燕梅强调说,从文化上不要把制造业当成低端的工业。
转型工业强国 要调整政府角色
其认为,即使高端产业,也是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非全新的产业,不能与传统产业割裂开来。
“同样生产一口锅,德国的就卖几千块,中国的几百块,你能说锅是高科技产品吗,中国企业空间还是很大的。”王钦表示。
政府职能要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工业强国转变也是政府角色的调整,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手段要发生一些变化。
“未来经济发展要靠技术创新,现在的政府调控有直接作用,与工业强国的基本规律是违背的。”王钦说。
“政府选择的技术就一定能成功吗?规划的技术就一定能产业化吗?最终是需要市场选择的,政府更多作用在于市场解决不了的公共产品上,包括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硬性技术开发平台。”王如是指出。
苗圩也表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在体制机制上确实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推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环境建设上下功夫。
经济危机后,美国在工业领域实施跨越创新鸿沟计划,实现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王钦认为值得我国借鉴。
“推动科技创新,核心是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企业创新动力(310328,基金吧)。”苗圩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形成技术转化为产品实现的产业,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包括政府行为的调整。
“工业大国的塑造我们用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从大到强的路会更加漫长。”王钦最后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