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着这一行越来越规范,但又担心规范后对自己不利。”这是一位多晶硅中型企业主的矛盾心理。
盛传年底前公布多晶硅行业准入企业名单,随着限期临近,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出局的境地。而日前有消息称,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更是给中小企业蒙上了一层阴霾。
就在光伏业整体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潮时,大企业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需要龙头企业,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挣得国际话语权,而中国市场的开启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等待整合
“相对产能标准要求来说,准入条件对环保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特别是对一些工艺设备相对较老的企业来说。”新光硅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上述企业主告诉记者,“以为也像过去一样会不了了之,没想到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
从工信部等部委一系列频繁的举动可以看出,多晶硅行业准入名单公布已进入倒计时。
2011年年初,工信部联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发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对进入该行业的企业提出高门槛,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周边1000米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等。
10月份,工信部组织相关机构、专家前往多晶硅大省调研,在四川、河南等地与多晶硅行业企业座谈,了解行业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状况。
在国内一多晶硅生产基地——乐山市的现场测评末次会上,测评组宣布四川新光硅业科技公司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东方电气集团峨嵋半导体材料公司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等4家企业的生产系统各项测评数据指标“均符合国家行业准入标准要求”。
目前,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正在联合组织专家对测评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并将评审结果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正式发布行业准入公告。
有消息称,根据目前调研情况,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日前的发言也似传递出一个整合的信号:政府将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
永祥股份相关负责人称,准入条件的实施对整个行业的规范,鼓励先进、淘汰落后以及提升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方面都是有必要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准入条件,要么整改这些多晶硅中小企业,要么关闭。
龙头企业逆势扩张
一边是停产半停产,一边是开大马力实施扩张。
11月初,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只有几名工人在进行设备检修,公司已经停产了。
河南南阳一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处于停产状态,已经有3个多月时间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生产。”
浙江金光集团光伏项目总经理陈蜀表示,停产甚至倒闭,在国内多晶硅行业是普遍现象。
自今年8月份以来,多晶硅处于持续降价趋势,11月14日平均每公斤多晶硅售价已跌至30.19美元。
硅业分会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9月份,国内过剩1.25万吨,目前的库存就可以满足国内需求到明年上半年。硅业分会预计,到11月底,国内九成多晶硅企业将陷入停产关闭状态。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告诉记者,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预计为22吉瓦,但是今年全球产量超过30吉瓦,其中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70%。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分析师谢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大约在80%左右,正常运行的企业不足20%。
就在整个行业都在开源节流之际,江西赛维LDK却宣布,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投资100亿元建设世界单体最大高纯硅料生产基地,一期3万吨。通威集团也宣布将在新疆投资260亿元启动光伏一体化项目。
“这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谢晨认为,大企业扩张以及明确、规范行业准入都将加快产业发展。随着小企业逐渐出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将明显提高,也有利于我国多晶硅业在国际的市场地位。多晶硅价格的下滑,有利于增加大企业综合成本的竞争优势。
表达同样看法的还有李胜茂,他认为,目前多晶硅价格的下降可以看做是光伏发电市场迅速扩容的契机,赛维等大企业逆势扩张体现出企业的整体实力,也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光伏业呈现的是波浪形的发展,“低谷过后,必将迎来高峰。”
“很多企业的心态都是一样的,闲置损失更大。”李胜茂认为,整个行业中各企业的实力不同,因此抗风险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企业可以采取降低人工成本、生产用料成本、环保成本,但是如果选择降低环保成本,那么极有可能又出现浙江海宁事件。因此只有选择降低人工成本和生产用料成本。
今年9月中旬,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涉嫌污染环境,引发附近民众不满并聚集。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规模全球第一,但产业整体技术薄弱。在整个光伏产业技术壁垒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中,国外主要采用的是闭式改良西门子方法,在中国这是空白。中国生产企业用得最多的是俄罗斯的多晶硅提纯技术,成本高、耗能大,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孟宪淦认为此轮洗牌,最大受益者当属大企业。在他看来,有实力的企业能够在这轮洗牌中更加壮大。
国内市场亟待开启
“国内需要骨干龙头企业参与世界竞争,获得谈判的话语权。”李胜茂认为,中国是一个光伏大市场,国内市场应该尽早开启,释放产能,这需要政策面、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
丁文武表示,近期国际经济持续低迷,也给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确定性。他建议,光伏企业应抓住产业发展调整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降低海外依存度。政府也将支持光伏企业加强交流、抱团合作以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保护形势,共渡难关。同时还将在推动制定上网电价实施细则、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等方面给予支持。
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工信部力推多晶硅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目前4厘的基础上可增加一倍。
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联合发布的2012年《低碳发展蓝皮书》显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11.4%的约束性指标。为实现该指标,我国势必要大力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但同时蓝皮书中称,光伏发展“两头在外”,国家政策不足以拉动国内光伏市场。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王斯成近期提到,预计2年到3年内我国多晶硅就能实现自给。
王斯成表示,行业内竞争将逐渐激烈,像过去一样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高企的局面将难再出现,未来多晶硅企业之间拼的将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