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意识”的概念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五金业惊讶地发现“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随着近年来五金产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品牌意识已经觉醒,逐渐认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塑造纳入了战略规划,品牌对于起步较晚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的品牌能最先让消费者接受,并取得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个企业就能领先于其他对手,在五金业崭露头角。但我国五金产业品牌建设现状让人忧,品牌之路任重道远。
与不断扩大的中国经济规模相比,当前中国仍然缺乏世界级的品牌,中国制造的附加值仍有待提高。中国五金产业品牌意识渐浓,一批新生五金品牌着装成长,并且开始有品牌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如“大连远东24次海外并购造就全球麻花钻巨头。”
我国五金企业大多数是从为别人“做嫁衣”起家,在五金市场这片广阔天地里,各品牌发展也同样遇倒了相同的问题,品牌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扩张,但品牌发展缺良莠不齐。品牌之间的竞争无序。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新生品牌在营销手段上,更显保守以及缺乏经验。
症结探究:冒险的选择
在五金企业看来,培育一个品牌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资金和技术,而是囊括了企业文化的全部内涵,从设计、生产到营销,一切都要靠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认同,诸多环节中有哪个环节做得不到位,品牌的塑造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也有认为在国内市场上,很多时候需要“关系”才能打开市场。因此,更多的五金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给洋品牌打工阶段,不敢贸然涉足品牌打造。
为何做品牌:品牌意味着附加值
尽管做品牌是有危险的,但品牌意味着附加值,甚至更多。内人士表示,走品牌之路才是五金企业的发展道路。
如果外国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的“软战争”继续下去,中国将成为外国人的加工厂。为什么史丹利能做到全球老大?这与它的品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之所以他们的品牌、他们的理念可以在中国流行,是中国人对其文化的认可和文化蕴味的理解。
品牌营销战愈演愈烈
张小泉筹拍电视剧开锣卖文化
张小泉”品牌创始人张小泉首创扬名天下的72道制剪工艺。三百多年来,张小泉秉承“良钢精作”的祖训,在一代又一代张小泉人的传承和不懈努力下,终使张小泉刀剪产品成为中国传统工业的一朵奇葩。
2010年春节后,张小泉剪刀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三十集电视剧剧本创作。张小泉此番也预示着将要借力文化来营销品牌。
十八子掀工业旅游丰满品牌形象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仍然成为历史,王麻子的衰落印证着阳江十八子的崛起。作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7至2009年,十八子由工业旅游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0万元。
十八子将其刀剪的生产流程和悠久历史等开放式地展现给游客,并逐年不断“加码”,建设了时光隧道、唐都、十八子发展馆等,使企业的形象更为丰满。也赋予品牌力量,提升企业自身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