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金刚石诞生60周年
1963——2023
1963年,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人造金刚石及其制品在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机床机械等领域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随着金刚石技术的选代,金刚石民用领域—培育钻石迎来了自己的大爆发,中国占据了世界培育钻石产量的80%以上,近几年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作为终极材料,金刚石优异的声、光、电、热性能使得它在量子计算、生物医疗、半导体等尖端领域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各级政府对其高度重视,逐步形成了政府、高校、产业三方协作的良好生态。
2023年是人造金刚石诞生六十周年,在国家吹响“专精特新”号角的背景下,中国超硬材料网作为见证超硬材料行业快速发展的网站,始终站在时代桥头报道行业发展嬗变,记录行业风云人物。《超硬材料》&《DiamondCN》编辑部特别策划金刚石诞生60年专刊,挖掘行业领军企业、王牌企业、特色企业,用文字的力量为金刚石诞生六十周年献上贺礼。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械工业部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教授,研究室主任。
中国民主同盟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民盟郑州市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河南省科技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著名超硬材料专家,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创始人之一。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专家,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的研究者之一。
1963年,卢飞雄在北京通用所成功合成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随后开始立方氮化硼领域的研发工作,并于1966年11月,在61型超高压高温装置上,以镁粉为触媒,六方氮化硼为原料,率先在国内成功合成出立方氮化硼。
著名物理学家,物理力学与高压物理学家,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建设的创始人,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四川大学终身教授。
芶清泉先生对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中国和国外该领域技术的发展。他在吉林大学开创并领导的高压物理与超硬材料研究工作,为后来的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率领弟子们在长春与成都两地建成了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科的两个基地,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国静高压物理开拓者。
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广田院士长期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发现了100余个新的高压相和新的压力效应,揭示了一些相变的本质和规律。他是我国地幔物质高压的早期研究者之一,在高压物理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结果。组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以进行高压原位研究的超高压实验室和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了百万大气压下静水压的产生、标定和激光加热中的一些关键实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回到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任博士生导师;1999年至2016年担任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2002年获得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至2017年担任中国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田永君主要从事新型亚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研究,并在超硬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家火炬计划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珠宝玉石协会培育钻石分会名誉会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技术专家委员会顾问;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超硬材料工具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省金刚石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华侨大学脆性材料加工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金刚石与磨料磨具期刊编委;超硬材料与工程期刊编委。
主持完成项目十多项,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主编和主审专著和高校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和译文百余篇。
就职于燕山大学材料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超硬材料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超硬及超硬复合材料,特种化合物制备。
自1985年以来,在国内外各类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被SCI及EI收录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其中7项已授权,5项己进入实质性审查;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得机械工业部“中国机械工业部科技专家”称号。
金属学会,硅酸盐学会会员,兼任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压物理学报副主编,人工晶体学编委,国家科委发明奖特邀评审员等,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和报告约60篇,专著三章,多次获得国家和中科院重大成果奖。
沈主同是我国首次合成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的主要负责人,研究者之一。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领域中高压物理与超硬材料科研工作。
1971年至今从事超硬材料与制品的研发和应用工作,是我国著名的超硬材料及制品专家。1977,参加了国家重点课题“金刚石地质岩心钻探的推广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主持的“2#和2#含B新触媒的试验”、参加的“小口径人造金刚石钻探技术”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主要专著有:《合成金刚石的研究与应用》、《中国超硬材料新技术与进展》,主编《超硬材料基础与标准》、《超硬材料科学与技术》、《金刚石工具手册》、《现代超硬材料与制品》上、下册,共八部,约500万字。发表论译文170多篇。
现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全国超硬材料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超硬材料工程》杂志编委、《人工晶体学报》杂志审稿专家等职。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长春市政协委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委员。历任日本筑波大学物质工学系任外国人研究员、日本科技厅无机材料研究所任COE特别研究员、日本科技厅金属材料技术研究所任外国人研究员。
长期从事超硬和多功能材料的高温高压合成与应用。国内率先合成出克拉级大尺寸优质宝石级金刚石单晶,部分研究成果已实现了工业化推广。在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杂志期刊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日本发明专利1项、中国专利30余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973计划“超高压下凝聚态物质的若干前沿问题(超高压下的II-VI族化合物)”项目学术骨干、河南金渠集团技术转让项目1项。
2008年以“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身份回国,进入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2015年入职郑州大学。
近年来一直从事金刚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被SCI他引5600余次。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原学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河南省创新争先奖状、河南省优秀科技专家等奖励和荣誉。
1995年8月经兵总高级专业技术委员会评聘为高级工程师,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决策果断,敢于大胆管理,在中南钻石的超硬材料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1、成功攻克了 φ25、φ28 、φ30、φ32、 φ40 合成工艺;
2、采用快速电解回收技术,全年可回收镍板价值220万元,同时减少了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3、废水处理设备采用多及沉降,全年可回收人造金刚石80万克拉;
4、率先在人造金刚石合成中采用粉体触媒技术,使单产提高了8-10克拉,高强比上升了30%;
5、自行开发了电控柜、液压站、实现了压机设备数字化控制;
6、实现了一人多机措施,降低了人工制造成本;
7、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并成功运用于金刚石压机设备生产中,即节约了能源,又提高了产品的合成质量。
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超硬刀具材料研究所所长,教授,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参与大型项目5项。
在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10篇被SCI收录、15篇被EI检索、论文被SCI论文引用80多次。已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培养硕士近100人,博士11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第1)地市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第1)、一等奖1 项(第1)。
人工晶体研究所总工程师姚裕成,为发展我国两面顶事业奋斗终生。
“121”课题组成员,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研制项目,负责高温测量、合成工艺试验等内容。
教授级高工,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顾问,从事金刚石制品胎体预合金粉末和金刚石合成触媒合金粉末研究开发。
1981年从日本回国,任电火花烧结金刚石地质钻头专业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和冶金第一勘探局原探矿工程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电火花烧结金刚石地质钻头,通过大量的试验,解决了电火花烧结用模具设计、水口成形、保径方式、钻齿与钻体牢固连接等诸多技术难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技工业难加工材料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磨粒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航空学会制造技术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切削/磨削技术,超硬磨料工具技术,高效复合加工技术等。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973课题“超高速磨削机理与磨粒有序排布砂轮,国家863项目“金属基复合材料高速切削工艺优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氢处理改善钛合金切削加工性的基础研究。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霍英东基金会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前秘书长,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磨料磨具行业分中心主任,《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杂志社主编,四届超硬材料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从事磨料磨具行业科研开发工作14年,技术和行业管理工作21年,曾主持编制并向国家部委申报从“九五”到“十二五”的行业发展规划、政策研究报告、政策建议、专题报告等多篇。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近年主要研究超硬材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河南工业大学原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全国涂附磨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超精密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 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11项,厅、局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有6项已通过省(部)级专家鉴定。获河南省、原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河南省教委、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近年来主编出版了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在《金刚石与磨料磨具》等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博士,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政府参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超硬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超硬材料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超硬材料工程》主编,长期从事超硬材料及制品的研发以及科研院所管理工作。曾任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院长、国家特种矿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2项,2015年作为“高效加工金刚石工具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荣获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出版专著《超硬材料工具设计和制造》。
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任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工业大学磨料磨具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所长,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超硬材料分会常务副理事长,河南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近5年承担的科技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企业合作项目、 国家标准、《磨料磨具术语》、郑州市科技产学研合作项目等。
栗正新导师编写完成《超硬材料制造》、《陶瓷磨具制造》等著作。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负责编写国家标准3项,完成河南省、郑州市科技项目10多项,发表论文50多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82年2月至今在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工程中心从事科研开发工作,教授级高工。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等职务,现任副所长,兼任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超硬材料协会专家小组成员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磨料磨具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及磨料磨具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超硬材料制品研究开发二十余年。主持承担国家项目14项、省重大攻关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省级发明金奖一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国际研讨会、省级、行业优秀论文二等奖四项。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科研组组长,副总工程师。兼任过山东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山东超硬材料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他长期从事液压机的设计研究,解决了超高压密封、六面顶主机的特殊构造等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人造金刚石的发展道路。为适应金刚石及其他超硬材料合成工艺的发展,他组织了一系列单项试验研究,进一步提高压机性能,在全国推广,促进了超硬材料的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的新高潮。
他参加编写的《机械工程手册》获1982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起享受退休劳模荣誉津贴。他的业绩已编入《中华劳模大典》、《中国人物志》、《中华人物辞海·当代大文化卷》、《东方之子》丛书第一卷、《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八卷和大型画册《共和国英模风采录》。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硬涂层工具的制备与应用、切削、磨削理论与工艺、金刚石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与工艺、薄膜沉积和性能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研究。
2000年至今主持各级项目五十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以及上海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3项,企业合作项目四十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发明专利奖一等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各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包括 SCI收录60篇、EI收录7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授权13项)。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超硬材料、特种陶瓷和生物材料、特种涂料的研究,现为中国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陶瓷分会理事,电瓷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超硬材料技术委员会专家、湖南省政协委员。
2000作为人才引进到湖南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系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办主任等职务。承担过超硬材料、复合材料、烧结理论等多门课程。指导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研究生9名。
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军工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十六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编《超硬材料及其应用》专著一部。
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成勇教授团队在大型薄壁、微细结构难加工碳素零部件高速精密加工技术与工程应用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项目获2014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论文51篇,SCI/EI收录24篇。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给予了高度评价:“技术国际领先,打破国外垄断,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与升级,迫使国外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为我国模具工业和光伏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2回国任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公司总工程师,主要负责公司的研发工作以及科技队伍的建设。2003年9月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等六部委授予“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受到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王博士带领多个课题组进行或完成了《金刚石高温高压合成条件测量》、《黄河II型触媒生产技术》、《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系列生产工艺开发》、《聚晶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复合片合成技术开发》等多个项目,大力推动了我国人造金刚石的发展进程。先后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2项,曾获“许昌市杰出人才”、“许昌市技术创新项目带头人”、“许昌市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许昌市十一五优秀科技创新人才”等荣誉。
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1977年获辽宁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获国家建材局科技成果三等奖,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完成制作我国第一套圆锯片成套机组及技术引进。该项技术对我国我金刚石锯片制作和石材开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建成我国第一条年产500万克拉2500T两面顶合成金刚石生产线。
从事粉体触媒碳素材料合成高强金刚石工艺研究与开发,并在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产业化推广,目前已占到全国金刚石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该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大缩短了我国金刚石行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增加了金刚石及其制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工学博士,机械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华侨大学党委书。
从事脆性材料高效切割,脆性材料精密超精密加工,超硬材料工具制备及应用。主持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计委重点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150多篇次。以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留日工学博士,现任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无锡半导体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包括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04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1项等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担任国际会议共主席4次,作大会特邀报告50多次,授权专利40多项。多项科技成果在产业界广泛应用。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一直从事地质工程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D打印栅格状胎体刀刃化唇面对金刚石钻头破碎坚硬岩层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污染场地土层剖面钻进探测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制品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示范”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合作科研项目40余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近2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30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2部。
从1963年我国诞生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起,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在已经成为人造金刚石第一生产大国。在金刚石行业有句话:“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坐落于南阳方城的中南钻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钻石”)一枝独秀。2022年,中南钻石生产工业金刚石70亿克拉,产品已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6%以上,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雄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人造金刚石标杆和龙头企业,而中南钻石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是历经多次转型和不懈努力换来的。
坐落于河南长葛的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旋风”)是国内超硬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于199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超硬材料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黄河旋风是业内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最完善,集产、学、研相结合的超硬材料及制品制造企业,“旋风”牌人造金刚石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三,是全球最大的高温高压(HPHT)培育钻石生产企业。
郑州华晶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华晶”)作为河南省人造金刚石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内首家实现培育钻石批量化生产的企业,旗下拥有慕蒂卡、波琳克琳两家珠宝品牌和培育钻石切磨加工中心,以及业内唯一一家珠宝检测中心,是培育钻石全产业链企业,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三,在海内外上享有盛誉。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是由经过特殊材料配方的金刚石微粉与硬质合金基片在高压高温条件下合成的,具有热稳定性、抗冲击韧性、耐磨性、硬度高等优势,广泛用于石油钻探及矿山开采、装备制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子信息等高端采掘与先进制造领域。位于河南郑州的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规模大、技术实力强的复合超硬材料龙头企业,能批量生产及销售超大直径切削用聚晶金刚石复合片,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
采访河南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量钻石)副总经理周智华的时候,他看起来十分忙碌。在我们之前,他已经接待了好几拨客人。站在“培育钻石”风口的力量钻石不仅成为行业的中心,同时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聚焦。
2023年3月21日,春分时节,容湖中的野鹜正在水面上追逐柘城春日的浪花,而容湖湖畔,这个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叫得响的“中国金刚石产业基地”正在春潮中加足马力生产金刚石,销往全球。这个被誉为“中国金刚石微粉之乡”的柘城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金刚石微粉加工技术,经过近40年的发展积累,金刚石微粉年产量突破60亿克拉,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50%。其中,惠丰钻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丰钻石”)凭借国际领先的人造单晶金刚石微粉生产技术和工艺,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就“单项冠军”。
4月6日,广州的天空正在酝酿一场雨水,天气湿热。我们刚出高铁站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广东奔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朗新材)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停车场等候多时,我们驱车前往奔朗新材在顺德区的总部,工作人员称董事长兼总经理尹育航已经在那里等候。
浙江自古便是江南富庶之地,在全国众多省份中,浙江各地发展都非常均匀,齐头并进。“富庶”的基本盘来源于浙江人敢于创新、勇立潮头的精神,与此同时,浙江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着不少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落户这里。上市公司北京沃尔德金刚石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尔德)正在将工作重点从北京转移到这里。
历史上的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如今的宁波兼具江南秀气和硬核科技,刚柔并济之下使得宁波GDP在2022年达到15704.3亿元;今年一季度,宁波以近百亿元的优势取代天津晋级全国第11位,被当地媒体形容为“离‘全国前十’一步之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源于一个又一个科技前沿创新团队的拼搏。而成立于2013年的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晶钻)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家国内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的化学气相沉积(CVD)大单晶金刚石生产制造商正在甬江创业的大潮中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四月的深圳泰华·梧桐岛湖水潋滟,草木茂盛,飞鸟穿梭其中,仿佛世外桃源。这里是深圳一个网红打卡的花园式办公区。深圳市海明润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明润)的深圳总部就坐落在这里,我们越过楼下的橘岸咖啡见到了海明润的第二代管理者总经理郭大萌博士。
远远望去,马儿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静静地咀嚼,湖面上还残存着去年的积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太仆寺旗的辽阔和壮美此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内蒙古唐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合科技),这个占地360亩的内蒙古最大的培育钻石基地绵延数里,逼近我们的眼帘。
今年是人造金刚石诞生六十周年,六十年的风雨兼程,超硬材料业风雨走来,日新月异,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和进步。疫情三年犹如大浪淘沙,那些屹立不倒的企业究竟都有哪些共性?展望正在回归正常的2023乃至更远的未来,各企业又面临如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接下来复杂多变的新形势,超硬材料网为了全面了解行业情况,特别专访河南联合精 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精密”)丁磊总经理。
沃野千里,德行天下。郑州沃德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世杰在讲述公司名字寓意时言道:“我希望公司的市场如沃野一样广阔,一个公司只有有了“德”才能行走天下。”在他看来,金刚石的功能化市场依然有着广阔的前景,还有很多高精尖市场的研发路径等待开发,对于沃德超硬来说,始终坚守在金刚石应用的不断创新之中,坚守阵地,往市场的深海领域杨帆,是沃德的既定目标,也是战略定力。
六面顶压机是目前超硬材料生产的主要大型设备,应用于人造金刚石单晶、培育钻石、聚晶、复合片、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领域的研究和生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面顶压机的技术、工艺进步对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筚路蓝缕艰苦自主创业,从极其简陋的小厂房蝶变搬迁到干净整洁、宽敞的智能化工厂,几十台智能工业机器人热火朝天地高效工作,真空钎焊金刚石锯片、钻头、铣刀等产品成批整齐摆放在待发区准备出库...,当被问及十几年前是否想象到七方这般场景,方占江笑称七方团队的搫画蓝图应不止这些,七方的目标是放眼国内外,提起真空钎焊制品就能想到禹州七方,提起禹州七方就能想到真空钎焊金刚石高端制品。
柘城,早在21世纪初就以“钻石之都”、“中国微粉之乡”之称而享誉世界。这座赫赫有名的小城,贡献着全球微粉产量和出口量的70%和50%。河南厚德钻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德钻石)就是在这里同步成长的企业之一。厚德钻石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主要专注于人造金刚石单晶、微粉和整形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历经十年的深耕发展,厚德钻石被认定为国家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等,并获得了河南省智能制造车间试点企业、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供应商。
1963年12月6日,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在华夏大地的诞生,是第一机械工业部通用机械研究所、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和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国,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金刚石在前沿科技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人造金刚石走过了六十年的峥嵘岁月,或许创造辉煌,也或许历尽沧桑,我们一代一代的超硬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创造了超硬材料界众多的世界第一。如今人造金刚石及超硬材料行业发展壮大,是千千万万个爱岗敬业、顽强拼搏、求实创新的超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所有超硬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自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诞生以来,随着国内研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中国人造金刚石产业已经成长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为国家乃至全球诸多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值此人造金刚石诞生六十周年之际,中国超硬材料网记者特别专访河南鑫泓研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泓研磨”)总经理祝世连,探寻从类多晶金刚石微粉、粗糙化金刚石磨料到团聚金刚石磨料,扎根周口淮阳的鑫泓研磨是如何走出的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剖析后疫情时代经济重启复苏的大背景下鑫泓研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郑州大华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华机电)成立于2008年10月份,作为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致力于磨料磨具、超硬工具、石材加工行业专用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研发及生产。学科带头人均来自国内一流专业研究院所, 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熟悉行业现状,能够准确把握专业领域内的国际最新动态和国内发展趋势,并且拥有多项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为行业装备现代化不遗余力。
我们驱车赶到宁波另一个产业园。这是一个有些年头的工业园区,绿树掩映,溪水从园区内部贯穿,不时能够从远处听到鸟鸣。宁波汉商液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商液压)就坐落在这个园区内。这家始建于1988年的公司至今已有30多年,这让笔者大为惊诧。在和汉商液压总经理周庆山的交流中得知,汉商液压前身为镇海工程液压阀厂,是一家集液压阀和液压系统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与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实业公司。
“压机一响,黄金万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培育钻石及工业金刚石等超硬材料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一大批超硬材料新项目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作为超硬材料合成所用的重要设备及组件——六面顶压机和硬质合金顶锤更是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红利期,产销两旺。
在柘城这片土地上,以前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金刚石微粉企业,但是能够笑到最后,而且如此坚挺的企业却不多。柘城县金日金刚石磨料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日金刚石)就是这样一家。面对风云多变的市场,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一家企业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肯定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见到桂林星钻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莫铭忠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两鬓微微泛白的发丝。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了解了他的人生履历,原来莫总也算是金刚石行业的老兵了,微微泛白的两鬓见证了金刚石行业的急速嬗变,同时也伴随着桂林星钻的斗转星移。
《金刚石六十周年专刊》记者团队驱车来到禹州市文殊镇葛沟工业园区,禹州市鑫润磨具磨料有限公司便是这个园区的一家企业,大门对面便是一座山林,飞鸟入林的声响不时从山中传来。厂里面规划的有菜园、果园,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值中秋,饱满硕大的石榴悬挂在办公室门前,颇为耀眼。
湖南富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富栊新材”)于2012年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等,是一家集解决资源、能源、环保问题于一体,从事超细电解粉末、蜂窝结构粉末、纳米多晶粉末以及超硬材料工具研发、制造、推广、销售与服务的企业,公司拥有变革性技术创新成果,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湖南省新材料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长沙再生金属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单位。公司立足于中高端产品领域,历经1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超硬材料行业预合金粉/预混合金粉/超细金属粉生产的知名企业,是国内超细电解粉末领导者,国内唯一一家电解超细预合金粉末供应商。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家快速发展的企业,中国超硬材料网特别专访了富栊新材董事长郑日升先生。
从20世纪80年代初算起,CVD(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技术的研究热潮已经过了四十个年头,CVD金刚石沉积技术、加工技术和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和HPHT(高温高压)制备技术相比,尽管CVD法制备出的金刚石性能更优异,但成本高、加工难度大,限制了应用的推广和普及,专业从事CVD金刚石沉积设备和产品的企业也远少于做HPHT金刚石的企业。
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王文标等人完成了“研究与制定人造金刚石微粉的制造工艺”,我国金刚石微粉行业开始大力发展。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的利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国内一大波金刚石微粉及制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为世界金刚石粉体行业提供了88.3%的产值,漯河市泰隆超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隆超硬”)便是其中之一。泰隆超硬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注于金刚石微粉及金刚石破碎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欧洲、美洲、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市场销量上更是跻身金刚石微粉生产企业的第一梯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泰隆超硬,探寻它的成长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