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心态,同样的热爱
上海某贸易公司技术支持 胡倩、薛青
(注:文章中出现的企业名称和人名均为化名
)
“我不认为什么事情都需要一早就规划好,然后按部就班的去劳作,人生充满意外,何不欣赏成功路上的美丽风景呢”,已经工作3年的胡倩的一如刚刚工作时候的乐观与向上,对工作在涂附磨具技术支持岗位上表示了100%的信心;而一同接受采访的薛青却不同意她的这位好姐妹的想法:三年来我进步了很多,但离我的目标似乎还有一段时间,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又在同一个公司工作了三年,胡倩和薛青戏言两人的缘分是天作之合,甚至当初连进入河南工业大学的初因都惊人的相似,胡倩抱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纳米材料、飞机隐身材料一类的高精端材料专业的决心,而薛青也听从表哥的建议,携着学习模具专业的希望而来,来到学校的第二天,两人却在专业介绍小册中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真正专业,薛青一下子呆住了:啊!是磨料磨具,不是模具?
“磨料磨具似乎也不错,就学这个了”胡倩犹豫了片刻,便决定开始了自己的“磨界”之旅。“磨料磨具是什么?我一定到好好学才是”,尽管薛青始终不太喜欢这个专业,但还是决定认真对待这个专业。 “只是磨料磨具到底是什么?四年大学我们还是一知半解”,尽管也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管也积极下工厂实习,两人坦言:就像动物园的老虎只能去捕食饲养员扔出的食物,我们渴望到真正的野外生存。看看磨料磨具行业到底是怎样的一幅情景,自己的未来能够在这个行业中铺展锦绣?
毕业的时候,两人同时选择了上海的一家行业贸易公司,薛青说:自己早就想去上海工作,机遇多,发展空间大。而胡倩却有点被选择的意味:上海的公司选中了我,正好我也愿意去上海工作,所以就去了。而这一去就是三年,从2008年的夏天到今天。
上海的日子,充斥着奋斗的激情和挫折的迷茫,看到老师傅在工作现场目光如炬,轻松的解决了一个个技术故障,而轮到自己时却手忙脚乱,错误频出,引来工作同事的阵阵嘲笑。两人这才知道什么叫眼高手低,再多的理论知识在实践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两人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在老师傅和领导眼中“技术不精、动手能力差、怕吃苦”的形象。
于是,公司每周六的学习课程都少不了两人的身影,尽管许多人都为了周末而选择了放弃;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薛青也会在半夜里爬起来看技术资料;向老师傅请教的时候也不再脸红,感到难为情,而是义正言辞的说:老师能不能再讲一遍,刚才没听清楚。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点一滴的积累让两人迅速摆脱了窘境,开始离开师傅独立出活。砂纸、砂带、千叶轮、百叶轮…..这些以前在她们眼中冷冰冰的东西成了她们的关爱的焦点,呵护万分。两人慢慢积累起了对这个行业懵懂的热爱。
“进步了很多,我也能单独解决一些问题了,有点喜欢这份工作和这个行业了,只是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机会还不够多,一些大客户的技术支持公司还不放心我们去做,而一般客户的技术支持我们也是第二梯队,公司可能是本着稳定为上的原则,只是我们也需要机会、锻炼和进步”,薛青坦言对自己目前的状态只能打60分。
“那你们对公司满意吗”,记者忍不住问了一个敏感的问题?
“很矛盾的一个问题,我们选择一个公司总是问公司能给我们什么,我们能在公司学到什么?可是公司的想法确实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想法上南辕北辙”
“所以我只对我没达到预期的工作水平相当不满意,或许公司对我们工作还不满意呢”,胡倩笑着说。
只是无论怎样,胡倩和薛青都决定继续在磨料磨具行业中继续下去,胡倩说:我还是很想继续在这个行业继续下去的,因为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只是想法这东西,说不准哪天的一个什么情况,就会改变你之前的想法了,谁知道呢?薛青却说:希望在工作岗位上积累更多的经验,将来能够又一番作为,可以独当一面,毕竟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三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对磨料磨具行业有了依赖和喜爱,不敢说比其他人多,但至少不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