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倚桐柏山,南临大洪山,东连大别山,群山拱卫下的湖北随州气势磅礴。数千年前,华夏始祖神农炎帝依凭这片富饶的山水开衣食之源,肇文明之张,功垂千秋青史,成为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
地质调查发现,在随(州)襄(阳)两市结合地带的随县吴山、万和两镇,曾经的穷乡僻壤和亘古蛮荒之下,蕴藏着6亿吨钾长石、花岗石等高品位建筑装饰石材矿产资源,其中斑晶状钾长石属湖北省独有。
近年来,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在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随州市通过招商引资设立了石材工业园,积极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规模化开采,致力于打造“随州花岗石产业集群”,力争把石材产业培植成随州市继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两大千亿元产业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经过近10年发展,随州石材工业园成功开发出 “黄金麻”“白麻”两大知名品牌,在全国石材市场占据了重要席位,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了当地百姓收入。截至2016年底,石材产业累计投资172亿元,年创税收2.3亿元,占随县财政总收入的29.8%。从业人员4万人左右,年总收入10亿元以上;从事石材运输的有6000余人,运输车辆3000余台,年营运收入6亿元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营业收入3.1亿元。
随州石材工业园从一开始就走规模化、科学化开采的道路,严格遵循市场运作规律,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在规定的开采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将分散的矿山企业聚集到集中开采区,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与设备进行开采。努力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边开采边治理,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破坏型向保护型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州石材工业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绿满荆楚行动”的建设要求,积极响应随州市委、市政府“矿山复绿”号召,拿出当年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和干劲,企业户均拆借资金400万元,累计投入5.5亿元实施矿山复绿及综合治理工程,矿山生态修复8500亩。随州、随县党政领导先后率领干部群众深入矿山一线研究复绿工作,共同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随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花岗岩石材生产基地之一,日益呈现出独特的自身优势与特点:
资源丰富、产业集群、规模宏大
随州地区花岗岩石材资源,主要集中在该地区北部与河南省交界的桐柏山区,花岗岩资源储量大、质量优,为国内不可多得的优质花岗岩石材。目前,该地区石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桐柏山脉湖北一侧约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共有9家矿业权,引领了约160多家生产企业,并各自形成集开采、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生产企业,并构建形成了吴山镇、万和镇两大石材开采生产矿区和相配套的两个大型石材加工生产工业园区。
技术先进、产品上乘、效益显著
随州石材工业园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圆盘锯湿式机械化开采工艺,因地处山区,且生产作业有序、规范,除矿区内地表裸露外,对周边环境未造成负面影响。配套的石材加工企业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生产有序,共拥有石材加工组合锯2000多台,每天加工石材10万立方米。园区内企业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荒山乱石变废为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打出了风靡全国的随州黄金麻石材品牌,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外,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现在已发展成为以花岗岩板材、异型材为主体的完整产业体系。目前,随州地区花岗岩石材产品遍销全国各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发展
随州石材工业园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综合利用石材资源,标本兼治进行环境治理。各石材企业严格按照环保、安监、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的有关标准进行达标,把治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实现工业用水零排放。投资5亿元,建设废水处理站15座,废水沉淀池350座,各企业普遍建设了大切沉淀池、磨光循环池和雨污分流沟,将切割、清洗、打磨产生的废水进行净化,实现循环利用。二是投资2亿元新建矿渣堆放场50多处。三是厂房、车间普遍实行降噪、除尘设计,粉尘普遍采用喷水回流沉淀填埋绿化处理。四是开展石粉治理。各石材生产企业均配备了集沉淀、浓缩、压滤除碴为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对石粉进行压滤处理,将液态石粉转化为干石粉,实行石粉处理的无害化。现在走进产业园内,尽管石材加工设备昼夜运行,厂区环境依然干净,没有刺鼻粉尘,园区面貌焕然一新。五是联合整治。各石材企业密切配合,协同行动,开展联合巡查促整治。规范处理生产垃圾,进行厂区绿化美化,建立台账登记制度,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石材加工业实现了有序、规范发展。
另一方面,坚持在开发中进行保护,实行发展与规范的有机结合,石材企业正在紧锣密鼓地治理矿山环境。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下,石材企业在开采矿山过程中,严格按照行业管理要求,加强矿山环境治理。一是每个矿山都建立了冲洗站,每条路口都配备了冲洗设施,对运输荒料车辆全部进行冲洗,让车辆干干净净进出矿区。二是建设集中处理的大型废水处理站,新建了三和店矿区、联华矿区大型围水坝、挡渣坝。投资9000万元,引进意大利先进废水处理设备,矿山废水得到净化,实现废水循环使用。三是扎实开展矿山复土复绿。在前阶段投资2800万元、植树10万多株、恢复植被1500多亩的基础上,石材商会进一步按照市、县、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复土复绿、整治矿山的工作要求,多次召集各企业负责人进行部署,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于今年2月20号在旭辉公司的矿点召开了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广经验、查找差距,全面推进复土复绿工作。截至目前,吴山和万和矿区投入复土复绿的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等机械设备700多部,动员组织工人3000多人上山,种植草籽7.25万多株,总计投入资金1.396亿元,矿山复土复绿取得初步成效。同时,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硬
化吴山和万和矿区道路。投资1.1亿元,建设唐王店至吴山镇、吴山镇至三和店、吴山镇至新集村的道路,畅通经济主动脉。通过对矿山和矿山周边的环境治理,既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又改变了村容村貌。
建矿一处、造福一方、共享发展
随州地区石材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带动了地方百姓就业、三产发展、脱贫致富。过去的荒野山谷现在变成了现代化繁荣城镇,当地居民住上了楼房,几乎家家拥有两部车,大车跑运输,小车出行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为共建和谐社区,随州市石材商会还组织16位企业家兼任村名誉主任,石材企业累计出资5亿多元开展助学兴教、村企共建、抗洪救灾、筑路架桥、通电通水等公益事业,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过去的穷乡僻壤,现在是车水马龙、厂房鳞次栉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近年来,随州石材工业园积极制定领跑标准,全力打造绿色和谐矿山。园区内各个企业团结一心,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立志做大做强随州石材产业,创造出了“六抓六实现”的过硬经验。
——抓开采区废水拦截治理,实现水质综合达标。随州石材工业园组织各生产企业在矿区水系集中区拦截治污,在吴山和万和两镇矿区集中的下游地段修建两座拦污坝,可拦截储蓄污水1830万立方米,配套建设两座日处理3.5万吨的污水净化处理站。各企业在矿区内的水系分散区拦截治污,新建分散拦水坝58处,配备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同时,创造条件租用水库拦截治污,并探索出了一系列废水治理新方法。他们对矿山拦水治污创造性采取第三方运营模式,将污水净化业务,交予有资质、专业性强的福建凌志德美环保工程公司运营处理。经监测显示,吴山镇、万和镇出水水质可达到饮用水源标准。
——抓加工区废水综合治理,实现污水“零排放”。随州石材工业园采取有效措施,在企业厂区实行“雨污分流”,在企业厂区或车间内单建污水处理间并做好防渗和遮雨措施,在生产车间内围绕车间内墙四周建设污水汇集渠道和人员清洗设施,净化废水实现循环利用。生产废水由污水汇集渠道流入污水处理间,处理间内设置锯泥水池、沉淀池,生产废水先进入锯泥水池进行储存,然后经沉淀处理水、泥分离后,锯泥集中填埋,水流回用于生产,实现了园区工业废水大循环、零排放。
——抓道路硬化和洒水降尘,实现粉尘“不下山不出园”。两大园区配备洒水车136辆,定时洒水降尘,每天巡回洒水3~5次。加强道路硬化、绿化,仅吴山一个镇,累计投资1.3亿元硬化、绿化道路60多公里,通道绿化植树20余万株。万和镇的企业投资600万元建设两座车辆冲洗站,对进出矿区车辆冲洗降尘,有效控制矿区道路扬尘。各企业的加工车间内,锯、切、磨等工序全部采用湿式作业,园区基本做到了石材粉尘“不下山、不出园、不进镇”。
——抓车间物理隔音,实现加工噪音不扰民。各加工企业优先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和装置,并给高速运转设备的基座安装减振装置。合理规划车间布局,加大科技力量,降低加工噪声,设备运行确保封闭状态。此外,绿化厂区和厂外边界,发挥绿化植被的吸声隔声作用。
——抓固体废料治理,实现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近年来,随州石材工业园累计投资2亿多元,新建矿渣堆放场50多处,在废石堆场修建拦石坝、排水沟、挡石墙,在采矿点建设多级拦渣坝,控制砂石下泄。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发精美建筑装饰品、园林装饰、小工艺品,由生产大荒料、大板材等初级品,向高档化、异型化、超薄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将开采出的石材“吃干榨尽”。在此基础上,石材工业园引进长虹环保等配套企业,利用锯泥、废石生产人造板、蒸汽砖等,年消化锯泥、废石50万立方米,有效提高了石材废料的综合利用率。
——抓矿山复绿建设,实现高标准验收和专家推荐。现阶段,矿山复绿是业界公认的难题,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现成的模式和经验较少,随州石材工业园不等待、不观望,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探索,提出“以超越全国同类矿山最好的标准”为目标来推进矿山植被恢复工作,先后投入重金,购置各类机械设备5350台(套)、投入劳力2.47万人次,整治平台、清理边坡318个,覆土9140亩,复绿9010亩,树苗成活率90%以上。已经复绿的矿区,人工种植的树草郁郁葱葱,真正留住了一方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