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是展会举办的第一天,记者走访其间,最大的感触就一个词儿——“奇了怪呢”!
怪相1:参展商多于参观商
上海科隆五金展是业界公认全球第二、亚太第一大五金专业展览会,今年上海科隆展的展览面积更是近150000平方米,展商2500家,90%以上为一线制造商,这是国内同类展会中制造商比例显然是最高的。然而,就从首日效果来看,纵“万事俱备”,如果至关重要的“东风”——参观商姗姗来迟或不到场,其展会的实际效用也只能是差强人意了。
首日,除了位于6.2馆的工具类展区汇聚了些许人气外,无论是建筑五金展位、紧固件展位,还是锁具与安防产品展位前,都异常冷清,甚至是在主干道上的参展企业,也都遭遇着“没人来”的尴尬。廊坊菊龙五金磨具有限公司,这次参展采用了54平的特装展,展位位置8.2C061可谓是8.2馆最显著的,然而只有两名工作人员接待到来的客商,时间还绰绰有余。但记者调侃地问起怎么斩获如此好位置时,工作人员笑得很无奈:“位置是很显眼儿,但是展会人少啊”!一位产业链朋友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一针见血道尽其中“玄机”——你看,这次参展的厂家比参观商要多啊!
相比参与展会的行业企业,虽是在“家门口”举办仍未亮相的圣戈班磨料磨具(上海)有限公司显得看得很明白,“现在展会太密集了,而且展会营销的收益已经没那么大了”,市场宣传经理王悦说到。
怪相2:实体厂、贸易商同台竞技
此次展会的举办目的依然是助力中国五金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推动中国优质五金产品和品牌走出国门、走进消费者的家门。然在参展的众多优质五金产品和品牌中,生产厂家固然居多,但仍不乏贸易商活跃其中。
记者注意到,在外在形象上,生产厂家注重产品的展示而往往忽略外在的包装,而贸易商,虽说没有实打实的产品和技术做支撑,在上海科隆展这样的展会上,他们更重视展会营销活动策划及倡导服务的概念。
两者同台竞争,在今天这个追求效率与综合价值的时代下谁更有竞争力,谁主谁辅,已然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了,但是,双方盘根交错的利益关系以及面对同一块蛋糕此多彼少的市场势局,必决定着他们的竞争关系将愈加激烈。一言以蔽之,尤其对生产厂家来说,本就是负重(巨大成本)前行,如果不谋求变化与转型,在不久的将来被贸易商吃掉大半个海外市场真未尝不可知。上海科隆五金展,可见一斑。
怪相3:专业化与炮灰
记者在展会现场留意到,虽然因为9月、10月份展会过于密集及国内经济萧条、市场需求萎缩等原因,致使上海科隆五金展展会人气稀疏,但有限的采购商依然是专业性很强的,且其中以国外采购商为主。
展会现场,来自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地的采购商居多,他们的目的就是快速而有效地寻找到具有过硬产品品质的稳定的供应商。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参与展会的企业,在产品上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和过硬的品质,或即便有这些品质,而因其他原因未能快速进入老外的选择性锁定目标,那么这家企业的参展之行,就极有可能“无功而返”,斥资数万成本,也只能成为上海科隆五金展活跃氛围的炮灰。
今天的上海科隆五金展,已似五金领域产品海选进击海外市场的“选秀大赛”。想说爱它,并不容易。
怪相4:中文,还是英文?
上海科隆五金展的举办旨在帮助国内企业巩固欧美市场出口渠道优势的前提下,实现了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买家增长15%的目标,帮助参展出口企业稳定利润、优化渠道;同时多方位多组织全球有影响的五金产品的专业采购巨头赴会采购。
基于这一定位,上海科隆展参展单位无论是参展资料的准备,抑或是展位眉头,都应该考虑到海外采购商的阅读习惯。记者在展会现场注意到,有的企业,尤其是来自台湾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可圈可点,而有的企业,则显然是不了解这场展会是针对海外采购商的,所有对外信息一如既往地只针对国内采购商。这点,显然是这部分企业参加展会盲目所致使。
怪相5:为什么这么“安静”?
“只剩下展馆陪我谈了一天 睡着的大展馆 安静的旧旧的 我想你已表现的非常明白”把周杰伦《安静》中的这提琴改为展馆套用到昨天的上海科隆五金展也是相当的合适。
科隆五金展首天,整个展会现场创意策划活动比较少,相比其他展会,比如春季上海五金展、永康五金展的美女效应、走秀活动等热闹氛围,上海科隆五金展显得“文静”很多。